上一页|1|
/1页

主题:东莞惠通电器有限公司造林绿化的路越走越对

发表于2012-11-01
片作者:武敌

新华社太原10月20日电(记者晏国政、刘怀丕)暮秋十月,碧空如洗。河滩上钻天杨玉破挺立,金黄的落叶铺洒一地,枝头上飞鸟争鸣,林草间成群野鸡时而出没。近处坡地上果树错落有致,大片的青松将远山装点得活力盎然。如不是身临其境,很难设想这一幅景致画竟呈现在素以荒漠著称的边塞之地。

“现在还不是最难看的。夏天的时候,满山满坡都是绿树,和我老家云南一个样。”这幅风景画的“作者”余晓兰站在自家院门口说。

余晓兰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农夫,也是一名党的十八大代表。这个来自云南的女子,身高不足1.6米,身体纤弱,却以其刚强的意志,扎根异乡20年,植树造林1万多亩。她说:“栽树对自己、对国度、对社会都有很大利益。这些年国家对生态建设愈发器重,我也感到到造林绿化这条路越走越对。”

1989年秋天,23岁的余晓兰跟从军队复员的丈夫来到右玉。一进村,这个自小在绿树成荫的南方县城里长大的姑娘就被当地的恶劣环境和贫穷状况惊呆了。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毛乌素沙漠边沿,长期被称为“不毛之地”。“门口的山都是赤裸裸的,风大得很,还夹着沙尘,丈夫家连个饥寒也解决不了,心里落差很大。”提起当年的情景,余晓兰至今历历在目。

为转变贫苦状态,余晓兰和丈夫一起卖猪肉、种蘑菇。1992年,右玉县激励农夫开发“四荒”。她就和丈夫打算:承包下荒滩,种上果树三五年就能奏效益;承包荒山种树,东莞惠通电器有限公司,多少十年当前养老就不必愁了,还能给孩子们留下一片绿色。于是夫妻俩就承包了门前的30亩乱石河滩和村落前面的4000亩荒山荒坡。

虽然看似远景光亮,但右玉种树的难度仍是超越余晓兰的认知与想象。右玉高严寒凉,山上石多土薄,每年合适种树的日子只有四五十天,可能在当地存活的树种也很少。

然而,余晓兰很犟,认准的事件谁也拦不住。尔后10年间,她跟丈夫起早贪黑,取石、挖坑,围堰、垫土,担水、育苗,栽树、修剪,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山上不水,她就走一两里路去担,天天要担50来次。不会技巧,她就本人揣摩实验,当初嫁接成活率已达80%多。

为种树,余晓兰把自家的积蓄全体投上,还欠下外债。为省钱,她吃了10年土豆稀饭。有一次,她心跳变慢,躺下后站不起来了。到病院检讨,才晓得是操劳适度和养分不良造成了重大的低血糖。“当时为了种树,自己吃了不少苦,孩子也随着一起受罪。”

不外,恰是有了余晓兰这样坚定不移植树造林的干部大众,右玉县乃至山西省这些从前以黄色和玄色为主色调的处所,绿色的比重逐年增添。余晓兰说:“固然辛劳,但看着周边的荒山荒沟都绿了起来,心里很空虚。”

2002年以来,党和国家将生态文化建设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山西各级党委政府推动造林绿化的力度也逐年加大。余晓兰的干劲和信念就更足了,她把村庄周边残余的6000多亩荒山全部承包下来。

跟着造林范围的扩展,余晓兰请了30多个乡亲来帮忙。“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来帮忙,一年能多收入4000多元,够他们平凡油盐酱醋的生涯开销了。”她说。

几年来,余晓兰还为乡亲们免费供给 苗木,为干部任务修剪果树,越来越多的人在她的带动下走上了造林绿化的途径。

20年间,当年秀美的南国女子被风沙吹得皮肤毛糙,满头青丝中现出缕缕白发,体重也只有八九十斤,但余晓兰却在塞外的荒山上种植了60多万株绿树。记者看到,她当年种下的杨树,最大的已有小孩怀抱粗细,山上的油松、樟子松等松树最高的已有一米多高,近几年新种的松树苗也已全部成活。

余晓兰保持不懈的造林精力也激动了社会,取得了多个声誉。她说:“能凭借自己的力气为故乡增长绿色,我觉得很踏实。大家这么支撑我,我也有义务把造林绿化这条路持续动摇地走下去。”

现在,右玉县的森林笼罩率已到达53%,昔日的“不毛之地”已变成“塞上绿洲”,水土散失、风沙肆虐得到极大改观,生态游览业敏捷突起。余晓兰也筹备依靠已绿化的荒山荒沟创办一家生态庄园。她说:“不仅山要绿起来,人也要富起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联合起来,才是造林绿化的终极目的。” 分享到: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