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应建仁成功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发表于2016-05-15

2010年,应建仁携申窑作品首次北上,在北京雍和宫西侧的书院胡同18号一个四合院里,成立了“申窑北京”,将来自南方的申窑、书画、沉香、竹雕、紫砂等介绍给北京藏家。应建仁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豪气,融合了企业家的胆识和艺术界人士的超前敏锐性。他将申窑作品植入北京收藏圈,让南北文化交相辉映。
今年,申窑再次转型出发,应建仁再一次超前地意识到高温颜色釉陶瓷的巨大 。申窑再出招,孵化“陶瓷创业板”。如今,在江桥曹安路一处园区内,申窑的小院子里,应建仁带领一支团队正在为最新的颜色釉作品,进行着技术冲刺。展厅里摆放着昔日申窑的艺术家作品,另一边则是五彩斑斓、洋溢着天趣的颜色釉作品。
应建仁指着摆放在地上刚刚出炉的颜色釉说,它们的釉色接近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但我在造型和色彩控制上做了许多修改,让它更符合当今都市人的审美。这样做的难度很高,每一炉里七八十个瓶子,符合要求的只有十几个。
应建仁再次将传统中国陶瓷与 艺术语言进行了对接。多年来,申窑不但自己"孵化"陶瓷新品,还积极与国际同行交流,多次举办国际陶艺展,走出去,请进来,眼界打开之后,再回到中国陶瓷,则有了一副全新眼光。
如今的申窑颜色釉,釉色更明亮、神秘,透露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如果说,赵无极的油画,是用西方语言翻译了中国的唐诗宋词,那么应建仁的申窑,则是用当代审美,全面刷新了宋代钧窑的艳丽绝伦。
但应建仁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个梦想亟待实现,就是在大都市里第一次进行柴窑烧制。中国历代的柴窑,向来是烧制最高品位陶瓷的保证,柴窑烧出来的陶瓷,相当于柴火土灶烧出来的米饭。如今,全中国的柴窑陶瓷都已罕见,更不要说在都市里试制。应建仁要用柴窑烧制申窑作品,等于是中国陶瓷里的创业板,风险、收益同比例放大。但有胆有识的应建仁认为值得冒险。为此,他不惜花费巨资,要到欧洲进口一整套最先进的环保系统。“要做,就做中国最好而且最合环保标准的。”这就是当代大都市里的中国陶瓷,这也是应建仁的人生企愿。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