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共主动刺泡沫 大陆地产渐失宠?

发表于2016-12-21

在已经结束的中共 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提及了“下决心处置一批金融风险点”。之后中国央行就有所动,北京时间12月19日,中国央行旗下《金融时报》主办的“中国金融新闻网”公布了一个消息:人民银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金融机构“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

这个消息表面上只是表外理财业务会影响中小银行的营收,但深入发掘,这次主动避免中国债务 、爆发债务危机的举动,堪称是中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大招,甚至可以写入中国银行管理的历史,其实表外理财的再定位让银行的放贷能力大大被制约,从而让依靠“加 ”不断诞生的“ ”越来越少,“河渠”修好了,自然引善入流,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应出中国决策层逐步开始把 “解绑”对地产的依赖性,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进行。

泡沫哪里走?央行真出手了

表外理财业务,就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比如票据、贷款承诺函、委托贷款、代收代付等,目前量比较大的就是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表外业务,初衷是搞金融创新。但一直未纳入中国金融 范畴中,所以利用表外业务可以逃避 ,甚至多打“擦边球”比如违规代持、养券(养券是指机构把债券长期委托他方代持,不断滚动续作)等。

于是“影子银行”产生了:由银行提供资金、资产对接,却不放在贷款科目内的业务。这样银行信贷就这样通过银行理财的方式转移到表外,导致表外信贷大爆炸似地扩张。

因为这些影子银行是什么结构、投向哪里、管理得如何,也像影子一样,中国央行无从全面掌握。所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 的金融必然导致风险。

对于这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所在,中国央行已经 明确,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是干扰了国家的货币政策,导致 越加越高;二是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出现风险时银行往往不得不表内化解决,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

发表于2016-12-22

失宠也好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