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这是比河南形象更重要的科学问题

发表于2006-07-20
http://news.sohu.com/20040913/n222009448.shtml
态度的区别可以给事情带来不同的可能。河南艾滋病疫情的问题至今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颇有忌讳的,但在9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卫生厅厅长马建中还是如实公布了河南省艾滋病感染者和发病者的最新数据:2.5万名艾滋病感染者,1.18万现症病人(9月11日新华社)。

 
这是从7月26日开始,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对既往有偿供血人员进行拉网式普查得出的数字。 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站在科学的角度对待艾滋病疫情。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说,无论调查结果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将实情如实告诉群众,只有让大家知情,把群众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阻断、防治艾滋病。

掌握原始数据,弄清艾滋病患者的真正范围和分布,是防治和阻止其蔓延的第一步。虽然对于遏制艾滋病的整体目标而言,还有诸如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法律和政策完善等许多困难,但公开数字的姿态更加明朗了政府的态度:在生命面前,在疫情面前,对一个大国的责任而言,科学态度必须是第一位的。

公开数字,对于惯性效应而言,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人心恐慌和稳定问题、被外地的地区歧视和妖魔化、经济受到牵连甚至是顾之不暇可能造成的停滞、由艾滋与社会问题相联导致政府将遭遇的压力;而政府官员们,选择公开数字可能会影响许多个人的政绩甚至是政治命运。

正是对这些“负面影响”的顾忌,几年间,河南的艾滋病疫情似乎一直是一个政治考虑多于科学态度的问题。在疫情公开和救治方面,包括高耀洁医生和桂希恩医生在内,运行于民间的努力功不可没,但艾滋病防控如要成功,非国家力量的努力不可。

2001年8月,河南上蔡文楼村的疫情首次经卫生部公开了具体数字。此前隐藏于地下、弥漫于传言的河南艾滋病疫情得到政府的直面,民间身份的高耀洁和桂希恩换为了国家的积极介入为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研药物研制、免费药物治疗、艾滋孤儿免费上学、使公众了解更多防护知识、推进防护综合示范区建设等。同时,媒体关于艾滋病的报道开始增多并获更多空间;去年11月,吴仪在视察中与患者握手的照片至今仍然被人读出意味深长来。

遏制病魔并维护地区人民的经济和稳定生活,当然需要勇气、责任和大局意识之间的平衡。艾滋病在河南的传播如果说是非法采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的话,那么比这更灾难的是将是将政绩和“形象”凌驾于生命之上,甚至将之上升为政治问题的“高度”。

在此次彻底排查相关人员得出权威数字以前,对于在1999年即开始进入病发期的河南艾滋病,相信政府部门手中应该有甚至不完全准确的数字。但它一直是一个秘密的、为外界猜测的存在,对于阻断和防治艾滋甚多干扰。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许多变革都是从上而下的,许多关系民生信息也都只有政府掌握,这次史无前例的排查和数字公开所以可能,正是科学战胜了政府的形象顾虑。而以后,科学也终能阻断病魔。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