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价抬头北京又现“合作建房” 自己动手建房难

发表于2013-03-26

北京合作建房网B2C研究秘书长孙智群7月11高朋团购日宣布,正式启动北京全国团购信息合作建房项目,招募约林宁前期投入25万-30[url=http://mobile.pconline.com.cn/news/changshang/1211/3088347.html]Groupon[/url期投入25万-30万用于拿地,最终的房价将比周边商品房低30%-40%。

这是继于凌罡等人之后,北京再现合作建房,前后已相隔了近10年。抱着“居者有其屋”目标的于凌罡,曾先后组织了4次土地竞拍,但最终都败给了开发商。

我省南京和苏州两地,在2005年时也出现过合作建房组织。昨日记者联系上南京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邵角,这位曾经的楼市风云人物,如今却“偏居一隅”,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学生创业的培训师。邵角说,他随时关注全国各地合作建房的进展,这两天温州合作建房的发起人赵智强还在网上邀请他参与合作建房的一个会议。

赵智强是迄今为止惟一成功的合作建房者。2006年底,担任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法人代表、秘书长的他,联合协会成员、社会白领等260余人,成功取得了政府土地批文,建成7幢小高层及多层建筑,共计2.5万平方米、256套房源。

邵角说,温州模式的主体是民间协会,方便筹集资金。同时,温州项目的土地是开发商转让所得,便于评估和决策,成本可控。但在南京,基本是通过招拍挂方式拿地,这就意味着要承担土地溢价的风险。“比如自建房组织准备拿出8000万至1亿元拿地,但如果拍卖时土地溢价到1.1亿元,拍还是不拍?要在几分钟内与成员们作出决策,太难。而对开发商来说,这是公司行为,决策快,仅这一点,我们就竞争不过开发商。”

邵角还认为,赵智强拥有自己的商业团队,他的成功具有特殊性,即开发商拿地,他们来找客户,消费者提前付款。“而我们是松散型的民间公益组织,相对挑战更大。”事实上,赵智强去年到北京复制他的“温州模式”,但目前还未有实质性进展。

邵角坦言,当前的关键问题就是拿地难。邵角发起的南京自建房组织曾经报名者众,后陆续有人来也有人退出,目前维持下来的还有千把人,而经常在一起活动和交流信息的只有十几位,大多是房地产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人员。他们的出发点,绝不单纯是“我需要一个房子”,而是当作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来做,即当初提出的“明明白白消费,实实在在买房”。

几乎与邵角同步,俞伟等人发起成立了苏州个人合作建房组织“天堂家园”。随后的两三年,从取经“温州模式”,到寻找信托公司合作;从成立专门为个人合作建房提供服务的“苏州市众建房产咨询有限公司”,到委托工行苏州阊门支行对募集资金实施 ,干得风生水起。不过,当他们像探照灯似的在苏州搜寻地块时,却发现要找到一处合适的地块相当困难。自2008年后,网上再也没有俞伟们的消息。昨日,记者试图寻找有关“天堂家园”的线索。然而拨打电话,均传出“号码不存在”的声音;该组织的网址也已打不开。工行苏州阊门支行一位工作人员说,“肯定是不成功了,具体情况也没人了解。”

据了解,“天堂家园”曾吸引2300人报名,400余人缴纳了房款,首期募集资金有2000万,这笔资金的去向成了最大的悬疑。资金安全,正是合作建房令人担忧的一件事情。

据邵角透露,北京的孙智群酝酿合作建房已有1年多,之所以选择此时发布消息,是因为当下房价又出现了抬头之势。“孙智群提出要将房价降30%-40%,其实主要就是去掉开发商三方面的成本,即营销成本、资金 成本和利润,这三个方面各占10%,加在一起就是30%。但开发商实际靠资金 赚钱,一个总投入10亿的项目,开发商自己可能只投入了1亿,其余的靠贷款等,最终却可能赚到1亿,投入产出比就是100%。但合作建房做不到这一点,在无资金 的情况下,将房价降30%-40%,不现实。”

此前,也有经济学者指出,控制房价,应控制开发商的超额利润,而不是让买房者自己动手建房。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