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理智PK情绪:对房价的几点看法

发表于2007-12-11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住宅市场遭遇激情》,觉得中国的住宅市场似乎被“情绪”绑架了,谈论起住宅市场,几乎各个阶层都过于情绪化,政府、民众都妄想和市场博弈。
    当然,我不敢宣称自己是理性的,但是,主观上追求以理性的角度审视住宅市场。
    第一,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都没有只升不降的道理,住宅市场的价格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让住宅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希望住宅市场价格狂跌、房地产崩盘的人,必须首先正视这样一个问题--你对国民经济有信心吗?如果没有,有条件的话你可以考虑移民了,远离这个即将崩塌的是非之地,如果有信心,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价格会上行。
    第二,价格是市场的核心机制,它反映的绝对不是很单纯的信息。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至少反映了一下几个基本信息:1、资源流向--改革开发以后,中国形成了如下的资源流向:农村流向城市,小城市流向大城市,资源聚集能力强的城市,住宅消费就旺盛,房价就肯定强势上行;2、价格过高也并非完全不合理,例如首都北京具有种种优势,聚集资源的能力特强,高房价带来的高居住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聚集能力;3、住宅机制不合理,如政府角色错位(充当开发商)、住宅消费水准普遍过高、缺乏保障房、住宅租赁市场等。
    第三,在一个健康的国家,房地产都具有抗通货膨胀的能力,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处于比较高的时期,不知房地产产品在这个功能上怎样扮演中国特色?
    第四,如果住宅市场价格下降,有多种原因,可能的原因有:1、价格持续上升后需要调整;2、房地产是一个城市法制的表象,如果一个城市地位出现回落,其房价必然回落,假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逐渐被广州获得,深圳的地位下降,深圳的房价应该回落;3、房地产产业在极端不成熟的前提就在国民经济大舞台上,扮演了特别重要重要的角色,这表现在这几年开发的产品特别容易落后上,功能落后的产品会有价格调整的空间。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是一个具有浓郁行政色彩的国家,政府比较善于通过运动的手段调控经济,住宅市场也许会在政府的某种调控中走向一个特色定局面。
    假设政府使用比较依赖市场,以行政手段补充的的思路调控住宅市场,有几个问题很难回避:1、从中国目前国情来看,地方政府没有目前说的这样大的能力解决很多人的住房问题,政府解决的人越少,解决的就越好,提供的房子水准越低,解决的人就越多,不要相信一些人的忽悠;2、租赁市场一定会被派上用场;3、如果价格真的过高了,恐怕住宅消费的水准要下降一些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