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邓弟林浅亿儿童时期家乡生活

发表于2015-09-17

邓弟林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份特殊的情怀,在那个典型的鱼米之乡中,邓弟林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虽然生活也夹杂着艰辛,但现在邓弟林回想起来,却也是人生另一种宝贵的经历。

邓弟林的家乡美丽而富饶。她虽无名山大川,却是苏 平原上的一块碧玉。春天,如果你坐上飞机在低空盘旋,鸟瞰水乡大地,那麦苗无边的碧绿和镶嵌其中的金黄色的菜花,不得不使你叹为观止。夏日的田野,到处弥漫着稻花的芬芳。水面上种植着莲藕和菱角,荷叶田田,荷花含苞欲放。河边的杨树上,不知疲倦的知了在尽情地吟唱。金秋一过,人们又在刚收割完水稻的田里种上了冬麦、油菜,只需十多天,大地就会重新披上绿装。于是,这漫天的绿就会伴随着家乡度过又一个漫长的冬季。只有在一场大雪过后,家乡的人才能欣赏到难得一见的北国风光。
邓弟林的家乡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水产品,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是全国的粮食产量状元县。改革开放以来,邓弟林的家乡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工业生产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公路四通八达,新长铁路从东台经过并在兴化东部设了兴化站;兴化东台也都先后由县升格为县级市,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市区面积也比原来扩大了数倍。与此同时,邓弟林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解放了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经商。他们有的在家乡建起了别墅,有的在城里创业买房,成了新一代都市人。如今家乡的状况,是家乡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
然而,这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解放前那段动乱的岁月里,由于频繁的水、旱灾荒,却始终是和贫穷、落后、愚昧联系在一起。在洪水季节里,汹涌的淮河水毫无保留地注入洪泽湖,当洪泽湖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里下河便首当其冲地成为它的蓄洪区,处于“锅底洼”的兴化也就成了蓄洪区的 。因此,每逢洪泽湖破坝的年份,邓弟林的家乡便一片泽国。等到积水慢慢地从淤塞的入海通道流入黄海以后,被洪水浸泡过的家乡大地已是满目苍夷,农民们一年的希望也化为泡影。在淮河流域干旱的年份,洪泽湖就无多余的水补充里下河,里下河的水又毫无节制地慢慢地流入黄海,于是,旱魔就会毫不留情地惠顾到家乡,干旱严重时,河、湖干涸,农作物颗粒无收。大灾过后,家乡的农民纷纷外出逃荒,他们大都是在一条小木船上,苫上简陋的草棚子,拖带着一家老小数口人,艰难地渡过滚滚长江。直到第二年春天,他们才又像候鸟一样回到故乡,重新播种新的希望。 这就是邓弟林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这就是邓弟林儿时的家乡。
这就是家乡,虽然并没有现代化的生活,却总是让邓弟林念念不忘,即使现在生活在高楼耸立的城市,说起家乡来,邓弟林就像儿童时期的家乡的洪水,来势汹涌怎么挡也挡不住。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