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党中央喉舌--新华社不点名批评建设部某官员:老百姓理解很准确 房地产调控就是为了降房价

发表于2005-09-19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记者张建高)  

      都说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初步效果”。既然如此,老百姓难道不该期望宏观调控政策取得“进一步的效果”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总有人要急着给“市场偏冷”画句号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何不干脆说宏观调控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断了老百姓的念想?
    “房地产市场即将回暖”的说法最近很流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是为了抑制房价上涨的幅度,而不是要打压房价。目前的“市场偏冷”现象是老百姓的误解造成的,应引导百姓调整心态,正常入市消费。这话乍听起来没错,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 
    以“国八条”为代表的稳定房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是冲着房价上涨过快来的。说它是为了抑制房价涨幅当然没错,但并不能因此就断言当前的房价不该受到打压。部分城市的房价过高以及由此而来的开发商利润率过高,媒体已有大量报道,老百姓冀望借国家宏观调控之机促使房价下降,实属情理之中,无可厚非。尽管国家政策强调的稳定房价与老百姓希望除此之外部分城市已经过高的房价能够降下来、大幅度地降,这之间确实存在距离,但这个距离绝不是老百姓不理解政策或对政策的误解,准确地说,是老百姓对政府的期望。现实并不一定能遂老百姓的愿,但有一点是老百姓能够自主做到的,即捂紧腰包,向高房价施加压力。 
    事实上,国家出台稳定房价政策后部分消费者的持币观望行为,只不过减少了商品房的销量而已,并未从根本上触动房价。相反,即使在开发商们称为“冬天”的季节,房价还在以较大的幅度上涨。二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了8%,比一季度的涨幅回落了1.8%,但仍然是个不低的增幅。因为它是在去年15.2%和今年第一季度13.5%的连续高增长基础上的增长。在此局面下,专家、官员们应该把同情给予除了观望再也无计可施的老百姓呢,还是给予那些为了守住高房价而不惜捂紧楼盘等待“回暖”的开发商呢? 
    人们注意到,一些职业的房地产“专家”认为,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也包括那些认为“房地产市场即将回暖”的人。在近日召开的北方房地产论坛上,有人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已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总结出5个方面的表现来说明宏观调控的初步效果: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市场需求释放的节奏放缓,供求关系有所改变;投机性购房得到了控制;房价趋于平稳,开发商定价更加谨慎和理性;房地产信贷增幅明显下滑。很明显,这5个方面的初步效果也正是“市场偏冷”的构成要素。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老百姓误解政策呢?难道不正是老百姓的观望促成了调控政策的初步效果吗?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听到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达到目的的说法,从事行业管理和研究的有关专家在公开场合的表态都还是取得了“初步效果”。既然如此,老百姓难道不该期望宏观调控政策取得“进一步的效果”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总有人要急着给“市场偏冷”画句号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何不干脆说宏观调控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断了老百姓的念想? 
    在房地产商那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是否包括房价涨幅回暖,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是明摆着的,那就是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上,还没有薄利多销这个营销理念。这是近年来房价不断疯涨的事实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教训。假如老百姓真顺着“引导”走,在宏观调控政策只取得了“初步效果”时便慷慨解囊,为房地产市场回暖大做贡献,宏观调控的效应可能会就此止步,房价上涨的幅度别说下降,即便要维持平稳也很难,最可能出现的局面就是一个字:涨
发表于2005-09-19
发表于2005-09-19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