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北京院将全部实行工作室制度 朱小地:改革的路只能往前走

发表于2006-04-02
朱小地:改革的路只能往前走

--------------------------------------------------------------------------------
 
发布时间:2006-3-15 14:38:00     文章来源:中国楼市         作者:中国楼市记者 慈冰 报道      
 

北京院将全部实行工作室制度

朱小地:改革的路只能往前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下称“北京院”)的改制已进入关键阶段。
    改革将往何处去———曾经创造过辉煌成绩的设计大院,不得不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面对并解答这样的疑问。
    答案是:4月初,北京院将打破原有机制,彻底走向市场,全面实行工作室制。
    作为北京院改制的舵手,肩负着2000多人的前途与命运,年近“不惑”的院长朱小地肯定的说:“在大事上,我从不糊涂。”


改革将往何处去?
    北京院见证并创造了北京的现代史。
    自1949年10月成立以来,伴随着新中国发展,北京院在首都完成了许多重大项目的设计作品:人民大

会堂、国家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首都体育馆、第11 届亚运会场馆,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2008年部分奥

运工程及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等。
    这些标志性的建筑无不记录着北京院辉煌的过去。然而,与全国其他国有建筑设计院所一样,北京院

又面临严竣的市场挑战。在国外建筑设计机构高调抢滩、国内民营设计企业灵活惬意的生存面前,“老院

”、“大院”的名头虽响,但行动却略显有些沉重和迟缓。
    改革将往何处去?“只要适应了市场,改革的风险就最小;只要适应了市场,改制就易如反掌。”在

这样的历史命题面前,朱小地不露声色,语速平缓。
    参与市场竞争自然就要求体制变化,没有进入市场而强调改制往往都是徒劳的、不现实的。“3月底

我们要全面推进改制的工作”,朱小地透露,“这个前提也是我们的工作室将全面推向市场。”
    在进入市场之前,北京设计院曾提出了四步走战略:贴近市场、进入市场、融于市场、引领市场。从

贴近市场的成立设计室到进入市场的成立工作室,北京院在今年要迈出的一步,就是让这些工作室在市场

中活得下去,真正融于市场。
    成立工作室以后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2005年,其中一个只有四十多人的工作室承接了4000多万元的

设计费。但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设计人员只顾低头画图,却对市场根本不了解、无法与业主对话的

矛盾得到了解决。设计人员今天做住宅、明天做酒店的情况也有所改变,设计人员摆脱了以往的盲目工作

,而对积累的工作更为重视。“这对年轻人的成长帮助都是特别大的”,朱小地说。
    2006年年初,北京院召开了一次工作室改革会议,朱小地认为这次会议在北京院的发展历史上具有举

足轻重的意义。
    喜欢愿意研究历史的他把这次会议比做了七届二中全会。在那次西柏坡的会议上,毛泽东对从农村进

入城市的思想进行了统一。“我们摆脱了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走向了工作室这样的企业化模式,我们

也要有一个思想方面的转变。”朱小地表示,如果北京院能够把平台搭建好、团队建设好,那么,在今后

的市场竞争中北京院将会无所畏惧。
    “进入市场对知识分子来说确实很痛苦,也确实太不容易了。但这一步一定要迈出去。” 朱小地说。



改革要低调慢行
    承认自己在处理具体事情上容易“拍桌子、瞪眼睛”的朱小地一直给人改革“急先锋”的印象。但真正谈起对改革、改制的理解,他更多的是表达出一种平和与从容不迫:改革永远都有新课题,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事情都干完。
    朱小地首先认为设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了想要做出一个好的设计就不能急功近利。“只要能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就肯定能比以前做得好。” 
    他也并不否认北京院目前的管理还是老的体制,在管理能力上尚存有欠缺。按照他的理解,不管什么体制,到了基层还是应该与工作室对接,“工作室是我们的生命线。”
    “要把优势的工作室整合到新的体制之中来,这个重点是不能改变的。” 他同时介绍,年底将会对所有进入市场的工作室进行一个评估,逐渐淘汰。到明年做好方案以后,年底还将要淘汰一次。
    在确定了以工作室为所有改制工作的重点以后,朱小地认为其他方面的改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变。“很多事情我们现在都可以搁置。有人说用不用作体制改革研究,我说不用研究,先把设计人员赶向市场中,只要进入了市场,他们的思想必会改观。”
    另外,北京院原来的人均产值指标也已经取消。“工作室也没有指标,但成果是与个人效益挂钩。不能太猛干,猛干就把人伤了,没有后劲儿。”
    “体制改革也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说,设计院下一步也面临一个痛苦的抉择,我们很多的人是继续跟部队走,还是干脆留下来享受目前改革的成果(慢慢退休了),等团队建设好后就会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但我仍认为不用着急,因为这种事情想快也快不了。目前我们院的职能部门从来没有加班,到时间就下班。大家就是其乐融融的一个状态。”
    在对改革的大方向把握上,不苟言笑的朱小地却更加严肃:很多时候改革的方案走了回头路,这一定要很清楚地指出来,不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对。“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一定不能乱,看准的事情要带领大家去努力,不管动不动,但一定要往一个方向动。”
    有了这样的基础,朱小地为改革这种枯燥烦琐的事情做出了诗意的注释:“改革创新是一个工作,或者说是一种工作状态,就是一个在路上的过程。我也曾经用《人在旅途》的题目写过一年的工作总结。”
    “去年我的工作总结是《我有一个梦想》,现在我们院的口头语就是‘朱院长,我也有梦想’”。朱小地很欣慰。


“我们要引领市场”
    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一大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大量的精品住宅设计以外,北京院一直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追求目标,并逐渐形成了“建筑服务社会”的企业核心理念。而这种理念与文化的基础就是做出高质量的设计产品。
    成立工作室后,北京院也在保证设计质量方面作了很多努力。
    朱小地认为,工作室的成立就是对设计质量的极大保证。他向记者介绍,工作室具有市场经营能力、内部管理能力和设计能力,更加强调一种完整性,是一个市场的单元。工作室的独立营销、独立分配、独立管理,更加能够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于既能扩大北京院影响力、又能获得巨大收益的大型项目设计工作,朱小地认为,成立工作室以后,不仅没有削弱北京院这方面的竞争力,恰恰是更加提高了设计质量的保障。
    据朱小地介绍,真正任务下来,很少有项目是集中调动全院的力量来做的。目前北京院还是两种工作室,一种是独立营销,一种是所里直接管理。朱小地表示,在这次工作室的组建中,他们特意在每个所都安排了大的工作室,虽然现在的项目运作已经不会采用人海战术,但有意留下几个大工作室的目的也是要给各个所长搭建一个平台。“从以往的能力和优势来讲,一个大项目也都是一个所一个所接项目,这方面能力我们并没有减弱”。
    另一方面,他还希望新的工作室能逐渐发育成熟,成为独立营销的团队;而另一方面,还要经过市场的历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北京院也会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持。根据甲方的需求,不仅仅是整合院里的资源,甚至可以整合国外的资源。”
    “我们设立了5%的基金,分作发展基金和奖励基金,一些大的项目都是先进行全院竞赛,每个参与的项目都给钱,然后请专家评定,评出来以后代表院里去参与招标。中标以后的钱重新回流到基金之中。” 朱小地同时介绍,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院内评优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评优已经搞了两年,都是聘请部院和上海现代集团等相关专家来评选,他们才可能对参报项目进行公正打分。” 朱小地解释说:“尽可能开放以后才能把外界的标准引进来。同时,评优的奖励力度也非常大,把收取的品牌管理费拿出5%奖励给设计人员,总额大概在1700万元左右。”
    “我们引领市场的目标还是想将行业规范,但令人可悲的是,企业来做这样的事情确实是很难”。朱小地说。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