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常用摄影专业术语简介:

发表于2009-03-12
 

焦距——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70mm(我们最常用的镜头)、70-210mm(长焦镜头)等。
光圈——用于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一般可分为帘幕式快门和镜间叶片式快门以及钢片快门三种。其中帘幕式快门又可分为纵走式帘幕快门、横走式帘幕快门。钢片快门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目前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12000秒以上)。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高速度一般不超过1/500秒,但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大优点是拍摄时产生的噪音极低,极利于偷拍,并可以实现全速度范围内同步闪光。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同样,“1/60”是指曝光时间为1/6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
说明:有些资料把快门速度称为快门时间,二者名称不同,但含义相同,均指快门打开的时间。
景深——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镜头焦距、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所用的光圈。景深与以上三者的关系是: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光圈、距离的情况下,28mm的镜头的景深要远远大于70mm镜头的景深);⑵距离越近,景深越短,距离越远,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焦距、光圈的情况下,拍摄对象在10米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拍摄对象在1米时的景深);⑶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例:在相同的焦距、距离的情况下,光圈为F16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光圈为F4时的景深)。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感光度的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200度的胶卷感光的灵敏度是100度胶卷的2倍,400度的胶卷的灵敏度是200度胶卷的2倍,其余以此类推。
色温——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色温的单位为
“K”(开尔文)。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 附:色温的定义“假设有一种黑色金属,使之处于零下273度(绝对零度)的环境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黑色金属就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由该色光所对应金属的温度再加上273就是该种光的色温”。例如,将该金属加热至2500摄氏度,该金属就已发出红光,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500+273”K,也就是说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773K。色温越低,长波长的光(红、橙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色温越高,短波长的光(蓝、紫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例如:中午的日光的色温大约是5500K;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600K;蔚蓝的天空的色温大约为20000K;100瓦普通灯泡的光的色温大约为2600K。 曝光——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这和非专业人士所说的“曝光”大不相同,他们所说的“曝光”是指因相机漏光导致胶卷作废的意外事故。
相对孔径——镜头有效通光口径(光束直径)与焦距的比值。相对孔径越大,镜头就越“快”。如1:2.8、1:3.5-4.5等。在变焦镜头中,一般把相对孔径固定的镜头称为专业镜头,把相对孔径不固定、但相对孔径在1:2.8-1:4之间的镜头称为准专业镜头,其余则称为普及型镜头。
曝光组合——是指在同一拍摄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我们也可用F4和1/60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二者等效),也可用F2.8和1/125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也就是说,这几个组合是等效的。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几个曝光组合是等效的,也就是说曝光是准确的,但不同组合所获得的景深是不同的。
发表于2009-03-12
 例一:多次曝光——在一张胶片上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曝光,利用重影或多影形成内涵有联系的一幅画面,这种摄影方法就叫多次曝光法。一般,我们利用分身罩(也可利用黑纸片)实行分身合成摄影:利用分身罩,首先挡住一半,进行一次曝光,然后再挡住另一半,再次实行曝光,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多次曝光。或者拍摄对象明暗相差较大,我们先记录好暗部的位置,然后以亮部为曝光标准进行一次曝光。之后,我们再根据所记录暗部的具体位置,利用暗部的面积(在第一次曝光时这部分基本上没有感光)进行再次曝光,同样可达到多次曝光的目的。

例二:变焦距慢曝光——有时我们看到一些照片,画面中心的景物成像清晰,画面四周影像逐渐虚化,表现为辐射状造型效果,形成俗称爆炸式的动感,或者有些照片拍的是节日之夜的建筑物所饰的串灯形成辐射状光画线条,产生了很强的纵深视觉。我们可以用变焦过程中慢曝光的方法拍出类似的有特技效果的照片,操作要领如下: ⑴把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 ⑵保持主要拍摄对象处于取景正中心; ⑶把变焦镜头的焦距定在最长端; ⑷在变焦的同时释放快门。需要注意的是,变焦过程与慢曝光过程的速度时间应保持一致。如曝光2秒,变焦距的操作起止亦应为2秒;还需要注意的是动作要均匀,千万不要使相机发生震动,否则极易导致拍摄失败,建议使用快门线控制快门(这种方法的难度大,成功率不高,希望大家熟练之后再进行实践)。

例三:模拟夜景的拍摄——比如我们在河边看到西方的落日,我们就想拍出一张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意境的照片来。那么,我们可以按正常曝光量再减3级的标准来曝光(人为的制造曝光不足)。这样,照片的画面就会偏向橙红色,有一种夕阳夕下的味道,如果再加上一两个帆影,那效果就更妙不可言了。(说明:为保险起见,最好采用第四章的“括弧曝光法”)。如下图所示:

例四:人造倒影——比如我们有时看到一个景点很适于拍风景,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倒影。这时,我们可以将一面镜子置于镜头的前下方,适当的调整位置,就可以“造”出一个倒影来(此法特别适于拍摄城市夜景)。

例五:超近距离拍摄——有时,我们需要近距离拍一些微小的物体,而初学者大多数都不具备近摄设备。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达到目的。用以下的方法,甚至可以在2mm处进行超近距离拍摄:⑴首先把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的镜头拆下⑵左手握住镜头,右手握住机身,将镜头倒接⑶适当调整距离(来回移动相机),直到结像清晰为止,并进行测光(此时相机的测光系统仍然有效)⑷拍摄,完成操作。注意:在进行超近距离拍摄时,由于距离过近,所以景深特别浅,所以要尽量收小光圈以获得较长的景深,另外,由于机身和镜头分离,把握的难度较大,不易握稳相机,容易发生抖动,所以应适当调快快门速度。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心浮气燥。这一点要切记。

例六:慢快门拍摄技术—我们可以以利用高速快门来固定快速运动的物体,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低速快门不能固定高速运动物体这个特性来获得动感。比如,我们要拍摄公路上的车辆,用1/8秒的低速快门来拍摄时,由于车是运动的,用1/8秒的快不能有效的“固定”汽车,车就显得略为模糊,但背景是静止的,所以是清晰的。这样就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动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我们在夜晚拍摄城市夜景时,利用B门或T门进行长时间曝光,汽车车灯的就会被拉成一条线,行人等因为长时间曝光而只留下一个虚动的影子,而城市楼房等景物却因为固定而很清晰,从而形成了一副极富美感的城市夜景图。还有,我们在进行风光摄影拍摄瀑布时,就应该使用慢于1/4秒的快门,这样才能表现出瀑布那丝丝缕缕、如云如雾的诱人魅力,例如下图所示: 总而言之,例子是永远也举不完的,重要的是广大初学者要多加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以上所谈到的都是笔者的经验之谈,当然,由于本人阅历较浅,经验不足,错漏之处还请各位读者多加指教,本人不胜感激!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