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忘了李娜,却忘不了青藏高原

发表于2013-04-28

或许对流行音乐而新西兰恒天然言,这算不上是什么痛新西兰恒天然楚,那些乱花渐欲的唱新西兰恒天然腔和铺天盖地的音乐流新西兰恒天然间,使人无暇也无心再[url=http://news.zhqycm.com/heb/2013-02-04/28483.html]新西兰恒天然[/url,使人无暇也无心再去追索什么。上榜和歌友会,颁奖和热卖大碟,挥动的荧光棒下总有着热辣的男男女女,他们喜极而泣,或者失声狂呼,一个个原本无关的名字都会炙手可热地成为心中一束剧放的花。人,离不开音乐。而我却背向灯光,关闭电视,用颤抖的肩膀排揎我的骨感孤寂,远去了,曾经的高亢与质朴,李娜。

记得第一次听她的歌,是民歌新唱的《三十里铺》,那 的声音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耳朵,恍然发觉,原来歌也可以是这样唱的。不甜美,不圆润,不通俗也不民族,声音卡在嗓子却很高亢,在沉闷中有种异样的嘹亮。然后第二次在电视里发现了她,唱的是《活着不容易》。那是一组串歌的表演唱,城里人、乡下人活着不容易。祁竹蕾的风韵和杭宏的活泼之后,李娜象奔涌而出的激流般一下子冲开了甜腻的氛围,冲出一派开阔的新天地来。那真的一亮嗓子生就是与众不同的,简直难以言述。这一次我记住了她的名字,很土,很平庸,很不象是个唱歌的。然后获悉原来她是唱豫剧的,怪不得喉咙那样高亢。中原的土地上,十足的底气加上破开喉咙的强调,浓厚的民族韵味搭上了流行歌曲的快车,别样的歌声从此在人心头缭绕不绝。

于是有了《苦篱笆》,那是西北风刮得正劲的时候。一部乡村电视剧加上了当时的各路精英,毛阿敏和范琳琳,还有秃头的孙国庆。李娜的歌声最能表述人心里那份挣扎的情愫,旋律和韵味是拧着出去的,拧成孤苦的篱笆和沉闷的井索,这时人们已经熟识了她。

怎能不提《好人一生平安》呢?词好曲好唱得好,唱到大街小巷老老少少都能哼,这个时候的李娜仿佛成了电视剧歌曲专职演唱者了。唱女人,唱《武则天》里的《天朝第一君》,唱生活,唱《苍生》里的“花开花谢,赞亿万苍生,汗水落地悄无声”,唱故事,唱《苏娅的故事》,当然,她也唱英雄,只是她的英雄烘托的是赵尚志,歌唱的却是《嫂子颂》。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泥土先把鬼子埋掉。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踩一溜山路,先把我们送好……黑黑的嫂子,憨憨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虽然不尽人士评论这首歌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但它的旋律,它的唱腔,还有她身着冬衣头顶毛毡站在茫茫白雪中的MTV,都成了一道难忘的风景。谁还能唱得出李娜的味儿来呢?很多时候就觉得她象是那个歌曲中的嫂子。的确,不饰铅华相貌平凡甚至有些丑的她,站起来不是个星光熠熠的偶像,只是个身旁的能唱、敢唱的嫂子。

到了《青藏高原》,呀拉索,走进西藏。唱西藏的人很多,历史也悠久。浓郁的藏族歌风使得每首歌听起来都有亘古的绵延感,都有神秘到只得顶礼膜拜才能表达的诱惑。这首《青藏高原》真的是高啊,开头一句,末尾一句,犹如突兀的珠穆朗玛峰,一下子插到了云端之上,尖细嘹亮,喊得痛快。那是让人闻之生畏的高音,原谅我没有专业的见解只有由衷的感叹。就是这一喊,喊得我再也忘不掉她了,恐怕是一辈子。

然而,她遁入空门了。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她是否在双手合十默默祷念?经文缭绕的岁月里,她的心还留在青藏高原上么?刚刚看过的那段镜头,在那个她张开双臂拥抱阳光的情景里,猛然捕捉到了她往昔的模样。面向高山的呐喊中,只感觉 过往如高原上的虚无气流擦身而过,簌簌地冷。

我只好关闭电视机,让旋律嘎然截止。早以为把她忘了。却还记得青藏高原。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