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1-8 央行新年再挥准备金率利斧 继续上调或将可期待

发表于2007-01-08
1-8 央行新年再挥准备金率利斧 继续上调或将可期待 


◆《北京地产资讯》www.land.bj.cn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徐以升  

央行上周五宣布,自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部分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9.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这是央行去年4月份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新年伊始即出台紧缩政策,并不出乎市场意料。贸易顺差不断增长,流动性持续过剩,而一季度一般又是信贷投放高峰,充裕资金使银行放贷冲动强烈。分析人士预期,控制流动性仍将是央行今年重要的任务,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发行定向票据等数量型手段将成为常规化的工具。
 
“市场上资金非常充裕,连基金公司都开始拆借资金给别的机构了。这种情况下央行调高准备金率太正常了,不调反倒奇怪。”长信基金债券分析师秦娟对《第一财经日报》称。上周五下午,央行宣布从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大部分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水平将被调整至9.5%,农信社等机构此次也在调整范围之内,目前农行等几家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机构已经在执行10%的水平。此次调整冻结资金在1600亿元左右。 

央行在公告中将此次政策调整的原因归为两点:一是针对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流动性资金面调控;二是在银行贷款扩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未雨绸缪,巩固宏观调控成效。 

流动性压力 

一位国有银行资金部门高层人士昨天对记者表示,支撑央行这次政策调整的信息不是2006年12月的信贷数据,而是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压力。他透露,12月信贷数据并不高。目前央行还没有正式公布12月货币信贷数据。

这位人士还称,之前每次这样的政策调整央行都会召集一个窗口指导会议,但这次调整并没有召开这样的会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次调整不是冲着12月的信贷增长来的。”他说。 

汇丰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同样认为,上周五政策的目标不是为了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而是帮助对冲外汇流入。 

长信基金秦娟也认为,这次政策调整和宏观经济调控本身关系不大,最主要是资金面的流动性过剩压力。上周五,二级市场一年期央票利率在2.78%左右,比去年的12月31日下跌了2个基点左右;7天回购利率也继续下降,利率走低反映出市场资金面非常充裕。 

忧心一季度贷款反弹 

“虽然是基于市场流动性情况作出的调整,但从央行政策公告中可以看出,央行对2007年一季度贷款增长形势还是很担心的,这次调整也是未雨绸缪之举。”前述国有商业银行人士称。 

央行在公告中明确称,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增长有所放缓,但宏观调控成效的基础并不牢固。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又有新的增加,贷款扩张压力较大,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调控成效。

这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透露,在12月8日央行召开的2006年最后一次窗口指导会议上,就曾明确表达过对2007年一季度信贷投放反弹的担忧。“央行可能不希望2007年一季度像2006年一季度那样,在压缩之后出现信贷投放高潮。”他说。 

2006年一季度1.62万亿元信贷增长超过了年度计划的一半,并引致了从4月份至今的紧缩调控。 

准备金率或将继续提高 

从2006年6月开始共四次调整准备金率后,9.5%的水平已逼近两位数,但市场预期央行今年会继续调整准备金率。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2007年仍将多次调整准备金率,并达到11%的水平。准备金率是央行目前较为偏好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调整正成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举措。 

花旗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沈明高也表示,央行最早可能会在第一季度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屈宏斌也表示,接下来几个季度中央行还会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但他认为,提高准备金率将降低银行的利润空间和贷款能力,同时对资本市场会有轻微的负面影响。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6年11月就曾表示,因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仍将存在,因此当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形势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交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与公开市场业务是较好的货币政策组合。
◆《北京地产资讯》www.land.bj.cn
发表于2007-01-08
分析的好!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