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新闻分析:怎样看待所谓“地产市场升温”现象

发表于2009-09-18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 新闻分析:怎样看待所谓“地产市场升温”现象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地王归来”“天价地重现”“地价已超过2007年最高峰”……最近,关于地产市场升温的报道出现高潮。“房地产走入上行周期”“各地房价不约而同集体飙涨”“楼盘售价涨至历史新高”“全国各地排队买房”“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抢地热”等似是而非的说法频频见诸报端。到底怎样看待当前的土地市场呢?

众所周知,对地产来说,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看待全国地产市场,不能把最有特殊性的首都北京或上海市的个别现象,想当然地推论为全国地产市场的普遍情况。沪杭宁等东部一线城市的情况,也不能与数量众多的国内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混为一谈。据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系统信息,目前的土地市场至多算是整体趋于平稳,二三线城市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土地市场冷清,甚至仍处于下行轨道。因此,从东部少数大城市土地市场的局部回暖,不能轻易推导出全国市场已经走出金融危机冲击甚至普遍“过热”的结论。

国内发育成熟、较能代表我国地产市场发达水平的广东省,由于处于金融危机冲击的最前沿,房地产市场也最早开始大规模调整。然而,尽管面临着与北京、上海等地同样的资金面、销售面趋好的大环境,但广东房地产开发商今年以来购买土地及设备的资金却呈大幅下滑态势。据广东省统计局资料,今年1至5月,广东房地产开发商投入土地购置方面的费用为84.6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达51.0%,比1至4月降幅多1.7个百分点;广东同期投入房地产开发设备的资金13.54亿元,同比下降也达36.6%。;1至5月,广东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68.06亿元,同比下降14.2%,比1至4月降幅多0.9个百分点。土地市场的地理位置差别,决定了我国土地市场东西不同、南北各异,必须综合考虑,科学分析。

我们知道,土地利用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差异,因此对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必须进行分类观察、具体分析,而不能笼而统之,以偏概全。为确保经济增长,国土资源部不久前下发了工业用地的“打折通知”,下调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项目用地下调幅度达30%;对中西部地区使用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下调幅度高达85%,但当前的工业地产情况仍不乐观,商业、商住地产往好里说也是刚刚“触底”。

作为工商业发展预期重要指标的工业商业用地“冷”,部分东部城市住宅地产“暖”,说明经过近一年努力,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市场信心增强,又表明由于世界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外需继续减少,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因素还不少,就业困难等问题短期内尚难根本缓解。因此,要做好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对地产市场局部性、结构性“热”要保持警觉,但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要毫不动摇。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