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 1 |
/1页
go

主题:藏水入疆:拯救西北生态,不是选择题而是证明题!

发表于2018-01-12


从古至今,水利工程的确为国计民生带来了太多惊喜和辉煌。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西部生态的问题,依赖着水利工程的拯救,却无法拿出靠谱的方案。
最近,藏水入疆和大西线工程又被某些人拿出来翻炒,让我和身边的朋友同事觉得十分恼怒。西北生态问题应该严肃的对待,为何两套过去简单和异想天开的方案却能够持续引起骚动和讨论?可能大家仍旧需要将这个话题让更多的人关注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方案吧!

关于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方案,多年前就已经早有耳闻,今日又拿出来重新梳理一遍,还是熟悉的配方,多年未曾变过。

经过回顾,简单的说,王院士主张的藏水入疆,是沿着青藏铁路修一条引水渠,将雅鲁藏布江江水很小的一部分引入新疆和黄河上游。由于沿着青藏铁路,引水路线和施工地域都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高海拔施工困难、防冻等施工技术已能够解决,只要水一过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就完全形成自流,实现藏水入疆的目的;此外,征地和移民问题也较少。
虽然这一套藏水入疆,似乎引得十分合理,但是在海拔较高的唐古拉山,就面临者第一个艰巨的问题:该阶段的藏水入疆需要由低到高,进行大规模的提水,每年要耗掉大约三峡三年的发电量,如何维持长久运行?并且,要实现藏水入疆的话,高原施工的技术条件是否具备,以及高原的地质和生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王院士似乎都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并且,在后续的6年多时间中,这套藏水入疆的方案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对以上实质性的问题避而不谈。我们十分理解藏水入疆的难度系数高,攻克问题多的特点,但是科学研究和探讨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空谈。现在还要拿一份六年前的报告来旧事重提,大肆炒作,其实是在蹭热度和刷存在感,个人认为十分可笑!

此外,除了藏水入疆的简单提议,还有另一位王院士提出了大西线的调水方案。与藏水入疆相比,这套方案的质疑声也是随处可见。但是,隧洞的确是解决高海拔抽水问题的好方法。只是一千多多公里的隧洞,其难度和合理性与藏水入疆似乎都不太靠谱!

目前,有很多声音都在质疑藏水入疆和大西线的方案,过于“简单幼稚”,没有根据实地地质生态环境做出考量。个人认为,无论是藏水入疆还是大西线,如果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似乎可以有一些新思路!



上一页 | 1 |
/1页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