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惊闻上海出现官员炒房群体

发表于2007-10-31

             

    据2007年10月29日《红网》报道:原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康慧军,利用职权低价买房、抛售挣取差价,涉及的房产共24套,其中16套在其妻王某名下,8套在康慧军名下。至其被“双规”前,康氏夫妇已售出8套房产,获利1600余万元。并由此获得“炒房区长”称号。更为严重的是,在上海,利用职权炒房的官员绝非康慧军一人,而是惊现官员炒房群体。

    好一个官员炒房群体。看来,一些官员的腐败不仅是一种病态的社会问题,同时亦成了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这大概得从20世纪70年代关于腐败的寻租理论中寻找渊源了,我们知道,当年布坎南因寻租理论及公共选择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谓“寻租”就是追求非生产性的利益,或者追求管制带来的价格差。布坎南认为,寻租指那些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被用在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上了。也就是说,由于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形成了差价收入——租金。可见,哪里有垄断、特权和管制,哪里就有租金。

    官员炒房群体的出现,再一次印证了这些官员完全忘却了自己是一个人民公仆,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彻底的“经济人”来看待。他们所考虑的既不是民众的根本利益,亦不是整个的社会利益,而是他们自身的利益。乃至于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尽一切可能利用制度、法律、政策的漏洞,徇私舞弊,巧取豪夺。就当前我国房地产而言,土地被垄断,它决定了供应量;资金的供应量则靠银行贷款,而银行又是以国有银行占统治地位,它决定了开发总规模,等等。事实证明,在这些环节中,都为少数官员从事腐败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温床。

    这便值得人们高度警惕。须知,党的十七报告中已将腐败提高到与我们党“水火不相容”的高度,既如此,必须对诸如“炒房官员群体”等腐败现象予以足够重视,并积极从源头上进行遏制。要谨防公开权力进入市场,因为一旦公共权利进入市场,就会转化为资本,攫取经济剩余。权力资本就是权力主体对资产直接分割、占有的超经济资本,是正当权力掩盖下的“内盗”,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状态下,凡是行政权力过多参与的地方,就很可能出现只满足少数人利益而违背广大民众的利益的现象,这就是占有话语权的“强势力量”否认房地产“泡沫”的原因,也是房地产业存在“大量腐败问题”的根源。其解决之道,还在于进行“机制设计”,健全制度、法治。【原作者:段兴焱 转自互联网】
发表于2007-10-31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