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楼市逐步复苏成交量放大 囤房中介等到出货时机

发表于2008-04-13
“销售量放大,终于等到了出货的时候。”一位全国知名二手中介机构成都负责人说出了大多数中介商的心里话。他认为,单从成交量来看,房地产三级市场正处于一个从低迷到逐步复苏的阶段。目前应该是购房者出手的好时机,也是中介商出货的好时机。

量升价稳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3月份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上升了10%以上,而各地房产交易中心产权办证大厅近日也重现了去年门庭若市的景象。成交数据的上升,虽然不能彻底消除二手中介们的心理压力,但至少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进入3月份以来,谢明就频繁奔走于各门店之间,作为成都凯地置业公司总经理的他发现,“二手楼市在长时间的观望后,住房刚性需求开始释放,二手楼成交量回升比较明显,可以说是触底反弹。”

统计显示,成都五城区单周二手房成交量达到了700套以上,相比低迷时期的300套左右,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即使是在去年年底,中介商“崩盘”的原发地深圳,该市国土局数据显示,深圳3月份全市成交二手住宅3200套以上,环比上涨1倍多。

这其中,除了自住型需求在观望了半年之后选择出手外,部分拥有二手房房源的业主也开始降价抛盘,为市场吸引了久违的人气。他们选择抛盘,是受开发商各种优惠打折活动的影响。而且目前股市低迷,抽逃出来的资金也趁机转向相对“保值”的房产市场。

相比去年中期成都单月平均4000套左右的成交量,业界判断,今年的二手楼市还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谢明透露,在新一轮的反弹中,成都一家私募基金以100万为“门槛”募集了近2000万元进入二手楼市,外资也加强了与中介商的接触。

业界普遍预计,到今年6月至7月,二手房价格将更稳定,交易量也会大幅上升。“中介商在此期间将逐步卖出存房,缓解资金压力。”以重组深圳创辉一战成名的成都鑫创辉总经理刘藏秦说。

压力各异

去年年底之前,眼看房价节节攀升,大多中介商倾囊“囤房”,坐等涨价出货,然而对市场反应明显慢半拍的二手中介商并未意识到“拐点”的到来,不少中介门店月交易额频频挂“零”,中介商开始上演“末路逃亡”。

据了解,中介商大体分三类:第一类是“散户”,他们大多靠收取中介佣金度日,在市场热闹时遍地开花,市场冷淡期关门歇业。这一类中介商数量最多,但是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不足;第二类是投机商,他们靠短期私人拆借或银行贷款在市场上升期高歌猛进,大肆扩张门店,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资金链断裂便迅速崩盘,深圳的中天和创辉便是其中的典型。第三类是二手楼市投资商。他们的背后有庞大的海外资金或者机构资金支持,他们收购整栋旧楼,改造后分别出售,或者承揽开发商整栋物业再交由小中介商分销,成为后者的“衣食父母”。在市场的萧条期,他们会达成利益同盟,“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降价割肉。”上述成都中介机构负责人透露,这部分中介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大型公司或者金融机构及私募投资,压力相对较小,面对之前市场变化,操作者与投资者经多番沟通,选择了“坚守路线”。他们将手中“囤积”的房源临时转向租赁市场,凭借租赁市场的活跃回收部分资金过冬,再待机出售。

“从恐慌到理性应对,中介商的心态有了明显变化,而成交量的增长至少可以缓解部分中介商囤房的压力。”在刘藏秦看来,今年第一季度二手房成交量虽未超越去年年底的繁荣期,但能够在市场仍不明朗的大形势下实现价稳量涨,还是让中介商看到了希望。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