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谁“惯坏”了华尔街的精英们?!

发表于2008-09-18
 谁“惯坏”了华尔街的精英们?!
世界经济的“失衡发展”终于造成了贸易逆差和资本流入大国——美国,爆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它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很容易席卷到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出的亚洲国家。从4月份贝尔斯登破产被托管后,7月份两房——
房地美与房利美危机爆发引当地发民众疯狂挤兑潮,9月初美国政府被迫承诺接管两房,9月15日,美国第五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时,美林证券也将以500亿美元被出售给美国银行。半年来,美国自己失去了前五大投资银行中的三家,只剩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今天,美国政府又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之所以要拯救AIG而非雷曼兄弟,也是因为该保险商与其它实业投资公司和零售产品商有着广泛的联系,并承担者美国社会保障的功能。更令人深思的是,这场风波还让世界外汇储备资产最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托管”资产,也出现了严重的缩水,并且更进一步导致这些国家不健全的金融市场震荡不已。
   当然,这场风波最主要的责任在于那些被世界“过剩的流动性”养坏了华尔街精英们,因为他们掩盖了风险的事实真相,贪婪地运用金融创新的能力,吸纳可能得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任何一点流动性,来完成他们高收入的目标和转嫁风险后的“快感”,所以,才造成了今天连美国监管当局也不得不承认的“认知”风险——至今为止还没有能够估测到这场次贷风波所形成的黑洞究竟有多深。从这个意义上讲,事态远没有结束。
   另一方面,美国监管部门和美国决策部门为了追求当时经济向上的政绩,或满足于标准化的监管模式(比如,资本监管和风险监管),而默认或忽视华尔街的创新业务去不惜代价地透支美国经济基本面所能支撑的市场规模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就造成了华尔街的创新业务越来越在滋长“道德风险”的毒瘤。所以,今后加强对人的监管,提升风险和收益匹配的激励机制,就是留给全世界监管部门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当然,事后,这场金融海啸使得很多金融巨鳄们纷纷倒闭、重组和收窄它们曾经辉煌一时的核心业务,这也让一大批华尔街的精英们现在暂时无家可归,可是,全球金融市场的财富管理机会随时都在等待着这批精英们去继续施展难以被他人替代的才能!新加坡政府目前就在大批高薪引进来自华尔街的金融人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三,美国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人无家可归,很多投资者的债权打水漂的令人怜悯的状况,但是,要注意的是,他们在经济繁荣的阶段,不理性的透支买房的行为和过度的消费行为,也是为房贷市场非理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那些国内投资人也习惯这种透支的消费文化,对自己资产的信用风险视而不见,反而因为大家都在参与这样的危险投资,风险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分散,于是,美国消费者对华尔街的过度自信和他们根深蒂固的“透支”消费文化,不知不觉得让自己走上了不归之路。他们甚至还认为集体投资行为的失败,一定会得到政府事后的保障,所以,在华尔街的“安排”下,大众的资金参与规模和群体范围变得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到整个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实上,华尔街绑架了监管部门,尤其是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华尔街也绑架了各国央行!全球救市就是这一“道德风险”行为的最好佐证。
   第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只有透支消费文化,只有华尔街“非凡”的投资才能,在美国日益标准化的监管环境下,很难让泡沫无限吹大。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正是因为大量的外资流入,增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为金融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粮食”。由于,境外资本对华尔街的运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理财能力的不对称”,再加上美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模式的落伍性,造成了美国金融创新业务的扭曲发展,以至于事后的金融震荡震撼了全球每一个角落。
   欧洲市场金融体系的相对强势,让他们有能力直接参与了和美国次贷业务,造成的损失当然是无与伦比。但是,东亚制造大国,因为自身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甚至为了发展制造业,保持出口竞争的优势,有意的控制金融要素价格,比如利率和汇率等,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管理外汇财富能力的有限,所以,大多数都采取了间接投资的“保守”方法,最后,因为自己的无知,本以为“低收益”的资产风险会最小,结果却承担了资不抵债的高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猛烈冲击。两房债券的巨额损失,国家主权基金的投资迷茫,在雷曼等投行托管业务上风险敞口的放大等等——东亚国家卷入这些风险状态的程度非同小可,东亚国家政府为处理事后的危机所付出的救助力度也不可小视(雷曼前30大债权人中,共14家亚洲银行,其中8家银行就来自日本)!现在,东亚国家都在痛苦反思: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由于内需的不足,只能让透支消费的美国来消化,结果获得的美元财富,因为金融管理能力的有限,在这场风暴中,直接和间接的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今后必须要考虑内需支撑的增长模式和大量美元需要运作的亚洲美元离岸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作为中国而言,目前我们应对美国金融风暴挑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我们自己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关键就是要保证消费者对金融体系稳定的信心,坚决避免不必要的挤兑风潮导致本来完全能够维持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倒闭。这就需要政府充分迅速地掌握由于持有美国金融机构的债权和股权资产而暴露的风险敞口状况(比如,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招商银行和华安基金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牵连)。必要的时候,对一些影响较大的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以保证市场的信心,而避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负面传染效应。当然,迫不得已的话,甚至可以学习美国对问题机构的处理方法,即导入有效的破产和重组方式。
   其次,中国资本走出去即要谨慎也要抓住机会,虽然,前一个阶段,海外投资的业绩十分糟糕,那是因为我们的经验不足和对美国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欠缺,现在当我们有了血的教训以后,就不能产生畏惧的心理,而要看做是一次宝贵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对资源型和核心技术拥有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和美国监管部门的周旋,不能因为现在流动性的短缺,而不得已容许我们进场救市(比如,工商银行纽约分行的成立等),而到市场企稳之后却拿出国资背景的理由阻碍我们扩大收益的再投资行为!否则,我们真的只是去为美国不负责任的金融创新业务的损失而单纯地买单。
   第三,人民币要抓住时机“国际化”,在“纸币本位”的时代,国际货币地位的债务国比没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债权国更为有利,这就是美国次贷风波给中国这个制造大国上的最深刻的一课!当然,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国情,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像泰国那样,金融市场的过快开放把自己引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但是,我们可以先发展美元的离岸业务,亚洲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外汇贮备,这么庞大的美元资产如果能够重起炉灶,在中国进行投资保值交易,那么,对我们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都带来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中国经济的规模不断做大,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中国的强大和人民币的不断坚挺,这些伙伴国家的经济主体越来越愿意持有人民币和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来保值,因此,中国政府在这些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当时机成熟(主要是外向型产业结构的转型成功之时),再来让人民币汇率完全走向市场化,让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于是,借此机会,真正完成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所有义务和环境建设。那时,中国人的经济命运就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