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太原地震,避震常识要牢记。

发表于2012-12-19

太原地震了,印尼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现在还真是多灾多难的。虽然太原地震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物质伤害。但是避震常识可也要牢记呢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2年12月18日08时11分,在山西省太原市市辖区(北纬37.9度,东经112.5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

  初步确定,宏观震中在省城和平 北路与三给路交汇处,半径3公里的范围内。今年,全省已发生3级左右地震15次,其中太原地震发生两次。

  通过电话、网络、街头随机访问等方式向市民了解震感,一些居住在高楼的市民有震感,但只持续几秒,不是很明显,而在户外活动或行走的市民压根儿没有感觉到。因此,并未引起市民恐慌。

  部分 反应迅速,感到地震后,立即将学生疏散到操场上。经与太原市防震减灾局沟通确定没有更大震情,方才组织学生正常上课。

  地震发生后,太原市防震减灾局立即启动了防震减灾三级应急预案,并派出现场工作队赴震中进行现场勘查。据工作队队员现场勘查反馈,震时瞬间,晋机地震观测站地应力监测手段反映了在此次地震能量释放过程应变过程中能量释放的曲线。据此,对确定宏观震中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今年全省3级左右地震已有15次。

避震常识要记牢

  如何快速判断地震的远近?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有哪些?家庭防震包需要放哪些物品?遇到地震是该跑还是该躲?这些防灾避险常识您知道吗?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防震减灾 。

  如何快速判断地震远近?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尔后左右晃动是近震;上下颠簸不明显,以左右晃动为主的是远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为近震,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另外,震时避震方法的选择还应根据房屋抗震性能和地震大小确定。如果是抗震性能差的老旧建筑物,或者判断是特大地震时,就适合采用外跑与就近躲避结合法避震。如果是在平房或楼房的一二层时,则可力争跑出避震,如来不及跑出去,或遇到房外有物品坠落时,可就近躲避。如果是在楼房的三层以上,应选择就近躲避。如果是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建筑物, 是高层建筑,适宜采用就近躲避法。

  躲避地震时,无论您身处何处,都要设法保护好头部(用松软物品,如枕头、书包、软垫等顶在头上)。首先,要迅速找到安全地点,两臂在胸前交叉,右手紧握左臂,左手紧握右臂,脸朝下,趴在地上,印堂穴处贴放在臂上,双目紧闭,用鼻呼吸,同时要尽量降低重心。

  避震空间是指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室内的床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 ;内墙( 是承重墙)墙根、墙角;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等不易倒塌的地方都容易形成避震空间。

  同时,我们还需准备家庭防震包,家庭防震包内需要放应急逃生绳;简易防护用具;锤子、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电池(定期更换)等;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绷带、胶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个人信息卡。

  另外,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残疾人、智障者等特殊人群,地震来临时需要 注意,切忌安装枝形吊灯等较重的灯具,尽量不要用组合家具;一定要将床放在内墙 ,远离窗户和悬挂物。床不要有滚轮。如果床放在裸露的地板上,应用防滑垫板垫在床腿下,减少滑动;不要摆放太多家具,留出安全的避震空间;对于盲人或者视觉不便者,要使室内布局相对固定,变更时应立即告知;对于聋哑人,要准备一个特殊地震应急包,包内应装有个人社会关系及生理信息、与周围人笔谈的笔记工具、手电筒、提问和救助用卡片、联系用便条等;对于智力障碍者,应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针对性训练,按照他能理解的方式讲述地震常识,并进行引导式反复的避震逃生练习,培养其养成意识,形成习惯;经常与本社区的救助组织保持联系,以便震后方便提供专业救护。

  最后还是说一下好了,太原地震了幸好没有造成伤害,但是避震常识要牢记呢

发表于2012-12-20

逃生本领必须加强啊

发表于2012-12-25

很受教了!

发表于2012-12-25

一些居住在高楼的市民有震感,但只持续几秒,不是很明显,而在户外活动或行走的市民压根儿没有感觉到。因此,并未引起市民恐慌。

我曾经就经历过这个!!

发表于2012-12-25
引用:冬天冬冬 在2012-12-25 12:34:52写道:原帖
一些居住在高楼的市民有震感,但只持续几秒,不是很明显,而在户外活动或行走的市民压根儿没有感觉到。因此,并未引起市民恐慌。
我曾经就经历过这个!!

 你是四川的撒?

发表于2012-12-31

末日我都能挺过去,还怕什么啊!

发表于2012-12-31

末日我都能挺过去,还怕什么啊!

发表于2012-12-31

末日我都能挺过去,还怕什么啊!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