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陈志:北京房地产库存并未“告急”

发表于2017-02-22

据介绍,“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北京进行了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年均建设量为10—20万套,五年共完成约100多万套保障房供给,用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陈志指出,“十三五”(2011-2015年)时期,保障房供给方式从过去“实物型”、“增量型”转向以租为主、“租售并举”的模式。

另一方面,“十三五”期间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求房地产市场“减量”、“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中介机构、人口普查等渠道的反馈信息,北京的存量房套数约为700万—850万,“以700万底线数据去说,按户均3口人计算,北京可以装下2100万人,这是一个接近饱和的状态。”陈志进一步解释道,考虑到城市资源承载力与人口不断涌入之间的矛盾,加之“减量提质”的首都功能定位,“未来北京住宅增量市场其实是一个逐渐缩小、减量的过程。”

楼市的共振效应

货币政策对楼市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投放量,利率的降低也是推动住宅市场热度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学家不承认,我想说,如果我们把金融货币政策撤掉,为什么不和前四年相同呢?限购政策到现在没有发生改变。”

2016年也是“ 年”,全国多个城市高价地频现。“面粉贵过面包”被指为房价的重要推手,土地供应的短缺成为舆论矛头指向的靶子, 是北京,住宅用地供应量更是创下了五年内的新低。

有些开发商将房价的上涨归因于供地锐减,导致住宅库存不足、供不应求。陈志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并未“告急”,事实上包括住宅、商业、 、工业园区等在内的潜在供应量足有1.6亿平米,住宅潜在供应量为2000多万平米,“以现在的去化速度,以6万套计算,至少可以满足未来4年的供应,我们能说市场供应少吗?显然不能。”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