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银行怕贷款楼盘资不抵债

发表于2008-09-17
 银行怕贷款楼盘资不抵债

为什么戚的公司遭遇银行“逼债”?

记者获悉,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银行担心楼价下跌,放贷的楼盘资产出现资不抵债情况。

其逻辑链条起始于:房价下跌,银行对地产的风险评估也一路下滑——而评级越高,贷款额度越大、利率可下浮空间也越大。反之亦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工商银行(3.80,-0.42,-9.95%,吧)、建设银行(4.26,-0.47,-9.94%,吧)、光大银行都对地产的风险评估做出下调。“银监会对审核要求方面有所提升,单企业财务要求比此前要严格谨慎得多。”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一位官员说。

作为上市公司,戚所属的公司总部今年仍能产生款,但旗下分公司则都被要求以抵押贷款

“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未必能到我们评级的前3个级别(A级)。”广东发展银行稽核部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一家分行行长则给记者讲解银行在这轮地产调整中的利害关系。“今年以来,央行的政策都是收缩银根、提高利率。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行长负责制下,没有人会为地产开发商承担这个风险。”

上述官员进一步解释,如果用宏观调控前的政策对项目进行评估,所批的项目符合条件;但一旦宏观政策改变,形成了不良贷款,该项目往往也未能符合评估要求——但这样以后,行长却必须负上责任。

而目前银行面临的风险是,此前对楼盘的评估价,由于当初的楼价高涨,要比现在的实际价格高。换言之,以单笔抵押贷款来说,银行有可能陷于资不抵债。

“1997年的宏观调控令很多此前的贷款无法收回,我知道的多名官员为此负责而下马。”上述官员回想起十多年前的情形时,仿如昨天。

发表于2008-09-17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