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门头沟发布人才发展规划 打造京西人才生态圈!!

发表于2010-12-13
未来十年,门头沟区将重点打造京西人才生态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助力。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引导作用,整合区域内各类人才资源,构建市场化的区域性人才配置中心,强化市场的人才配置功能。搭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平台,在全区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为人才的成长、发展、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流动环境和研修环境,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活跃、高层次人才不断向区域流动的京西人才生态圈。

   同时,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宜居环境。探索建立以政府奖励为主导,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制定人才奖励办法,重奖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人才。完善人才投入增长机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人才优惠政策,对引进高新技术领军人才或纳税、吸纳就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优势企业给予一定比例和数额的职工住房补助。

   此外,完善门头沟区人才网站和各类人才数据库建设,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大厅和人才交流市场,完善人才招聘、人才求职、人才政策咨询等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区域性人才配置中心和人才储备、配置、培养、使用相结合的人才积蓄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手段及时为地区发展配置各类人才。

   通过人才信息化带动人才市场化,促进人才在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区域之间有序流动,营造良好的人才流动环境。依托首都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与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战略合作,通过对口学习培训、双向挂职锻炼、课题联合攻关、项目携手合作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交流共享,投资建设合作共赢。

根据《门头沟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目标,在未来十年,该区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的人才队伍,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

   在党政人才方面,将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5%,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控制在4000人左右的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将达到增加2000人左右,增长4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增加300人左右,增长86%的目标。

   在社会工作人才方面,将达到增加1000人左右,增长83%,其中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等各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少于300人的目标;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将达到增加3500人左右,增长34%,其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占15%的目标;在高技能人才方面将达到增加1000人左右,增长46%的目标;在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将达到总量稳定在3000人左右,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要有3-5名示范能力强的带头人的目标。

同时,实施四大重点工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50名职业素质好、开拓能力强、具有战略思维的优秀企业家,吸引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来门头沟区创业兴业。二是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聚集一批精通高端房地产、金融保险、国际会议、旅游度假、商务流通、医疗保健等方面专业服务领军人才,人才总量基本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

   三是区域高端人才汇聚工程。提高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质量和水平,吸引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博士后进站,对有发展潜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博士后给予重点培养和支持,到2020年,在全区服务的博士后达到50名左右,形成以博士后为引领涵盖不同领域的人才小组,使博士后工作站资源辐射带动全区,提高博士后工作站引才、聚才和留才的能力。探索建立“产业项目专家顾问团”,为区域发展及项目引进、运作提供决策服务。定期举办“北京西部人才引智会”、“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和“招商引资会”。

   四是人才携手共建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借助中关村—石龙产业对接优势,打造商务服务平台,发挥产业集群引领人才集群发展的作用。依托斋堂文化创意基地与石景山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合作,吸引文化创意项目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继续推进门头沟区与西城区携手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

山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仿佛“先天不足”。而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个纯山区,门头沟山峦叠嶂,不仅是生态涵养发展区,同时也是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在门头沟区委十届十次全会上,该区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城区、规划发展浅山区、保护涵养深山区,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着力打造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WSD)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一带、两线、三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该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增加了动力。这样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使门头沟区更加渴求对人才引进和培养。

今年以来,门头沟区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资源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明显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看到了门头沟区将来发展潜力和投资回报能力。中国五矿集团、中建股份、国奥投资、京投银泰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众美集团、富华集团、中誉集团、中东海湾投资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和该区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不断有投资单位来该区考察、洽商相关投资事宜。

   目前,该区相继有75个招商引资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意向合作金额达超过2000亿元,涉及综合开发、沟域经济、酒店休闲、基础设施、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领域。与此同时,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棚户区改造、中芬生态谷、长安街西延、轻轨S1线等一批国家级、市级重大建设项目接连落地门头沟,使这里遇到了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时期。

面对这样的形势,门头沟区越发感到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我们在地域、经济等方面不具备优势,那么我们通过依靠首都整体人才优势,推进‘项目+人才+智力’的模式,为他们提供科技研究的资金和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区。”该区人才工作负责人介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是如今门头沟区招才引智新理念,同时对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户口不迁,档案不转,来去自由”等柔性政策,探索建立“特聘、兼职、项目合作与攻关”等柔性流动的可操作性办法,使众多的高层次人才摆脱了来山区工作的束缚和担忧,为门头沟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平添了动力。

同时,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人才强区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真正做到了爱才、识才、用才、聚才。通过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程、育才兴村工程、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程、社工骨干人才培养工程等六大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培养和吸纳各类高知人才为门头沟区发展提速加力。

目前,门头沟区已经逐步构建起主体班次培训、专题学习研讨、在线学习、周末大课堂、境外培训等“九位一体”的干部素质培训模式和培训体系。

“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卫生教育、高新技术、公共管理等专业紧缺高级人才81人,引进大学毕业生1767人。截止目前全区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1人,同比“十五”末期增加118人,增长率23.9%。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累计达28673人次。

通过把人才工作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考核体系和“两委”任期承诺内容,创新形式,加快人才开发培养,2004年以来,新增农村实用人才1190名,涌现出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一批门头沟区自己的“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

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广校企合作、“订单办学”、窗口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建立起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的技能人才成长机制。通过培训,该区持证率从不足40%上升到80%。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推行企业内部竞争上岗和人才市场选聘双重选人模式,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石龙经济开发区借助信息技术,开发“数字石龙网”,并与“通才网”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搭建引才“快速路”。

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引进培养为重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提高社工人才职业化水平。与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双基地”建设。通过教育培训,社工人才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已达24333人,与“十五”末期相比增长1835人,同比增长8%;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0573人,同比增长5.6%。一支规模较大、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正在门头沟区集聚。

如今,随着门头沟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该区健全完善了以政府奖励为主导、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制定了各项资励资助制度,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奖励资助力度。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蔚飞,于1994年在石龙经济开发区创办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京精雕已经成为国内雕科技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市场份额占到全国50%以上,2009年纳税达到5400万元。区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杨占辉,主持开展了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系列髓内钉内固定技术、适合基层医院骨科开展应用的个体化椎弓根钉植入技术等百余例高难度手术和多项新技术。2009年在北京市卫生局全科医学师资代教基本功培训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几年来,积极争取市委组织部人才资助“生态笼砖技术修复公路边坡裸岩示范工程”、“日本樱桃生态栽培技术介绍”等个人项目13个,集体项目3个,累计获资助100余万元。2009年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出台了扶持政策,投入340万元用于21个企业扶持项目,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创新人才加快引进,给予落户、创业优惠政策。

除了用项目吸引人才,该区还加大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区内挂职。近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组织策划的博士挂职和“人才京郊行”等活动的推动下,门头沟区不仅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还随之带来了一批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他们中有人称“夏神医”的中医院院长助理夏淑文大夫,有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研究的陈天宝博士,有推动门头沟区第一个“公益图书馆”建成的蒋淑媛,有帮助搭建了门头沟农村科技精品网的李朋,还有成功完成北京郊区县第一例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的骨科专家王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09年门头沟区委组织部依托首都教育资源、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京西发展博士论坛”。 这是一个汇集区内外博士等高知人才参与的开放性平台,在这里高知人才就门头沟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共同推进该区各项事业发展。截至目前,论坛以“社会经济转型期门头沟核心竞争力探索”、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探究”为主题,成功举办两期,进一步将首都的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推动力。2010年门头沟区委组织部又与西城区委组织部共同签订携手人才培养框架协议,并以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和京西发展博士论坛为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交流活动。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