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怎样根据生活方式选择设计方案

发表于2011-05-24

其实有设计师的地方,就会有新点子的碰撞,有设计师的地方,就会有生命力的诞生。不想去做一个庸俗的人,就要学会设计的方式去生活,哪怕是一点点灵感,一些些火花,一丝丝精彩,都回给原本无味的生活注入兴奋剂,从平淡变成惊喜,从庸俗变为妙趣横生。

有人说选择设计就是选择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传统的大家庭模式,追求个性,自我成为时尚。现代的年轻人可以不追求居室的大小;可以不考虑诸如社区、价位的诸多因素,但居室的装修一定要精致和有个性,于是极少主义如一夜春风似的迅速回潮了。

我们的时代正在一天又一天的固定它自己的风格。就发生在那里,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发生在我们熟视无睹的眼皮底下。”——·科布西耶《奔向新建筑》

1. 建筑掌门人:张永和的自宅设计

彻头彻尾地体现了张永和另类思想的第一件作品是他自己的家。平常人置业安家,多半是要搞装修,张永和是拆修。他说建筑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喜欢往上添东西,爱做加法;另一种是喜欢往下减东西,爱做减法。他属于后者,整个工程简而言之就是拆了两堵墙,砌了半堵墙

给自己干活儿可以由着性子无法无天地发挥,给别人干可没这么简单。对于建筑师的异想天开,头脑正常的业主总是将信将疑,张永和只好为自己绞尽脑汁为自己的想法辩护。可惜,不是 的业主都对他的花言巧语深信不疑,张永和有许多别致的设计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绝不会舍弃自己的想法,他坚持要干有意思的活儿。

2.英国简约大师John Pawson(约翰·帕森)的家居生活

殷智贤在《时尚家居》卷首语中说到:这就是大师级别的游戏。不是一个 的创意却是一个别致的视觉游戏。用简单的原理成全了一个丰富的意境。能够玩好一场视觉游戏需要我们有一个放松的心情,在创意到来之前,先去游戏吧,即使我们不是天才,但至少我们仍然能有创造的快乐。

欧阳应霁在《两个人住》里说:太干净整齐,哪有家的感觉,你看那些家居杂志设计示范单位,一尘不染刻意摆设,冷冷幽幽地像主人外游未返,或是从来如风如影偶然半夜出现。

印象最深是看过英国简约大师John Pawson(约翰·帕森)的家居照,大师注册招牌设计异常干净利落不得有误。木板地水泥墙玻璃隔间不锈钢细节,空荡荡之外还是空荡荡。约翰的儿子也向同学投诉说从小没有什么玩具,试问大师怎能忍受古灵精怪七色八彩奇特质料形状的坊间玩具堆积一室,要买玩具大抵也只会走进博物馆礼品部买他一盒沉甸甸原木切割不上颜色油漆的积木——无论儿子把积木怎样砌,怎样乱放也跟室内颜色系列协调 。还有几成笑话的是,儿子不满父亲严禁在起居客厅安放电视,因为父亲觉得荧幕里头的花花绿绿实在殊不简约难以控制。

活得如此艰难,如果只是为追求某种自以为是的风格和感觉,我说,不活也罢。想到过没有,真正可以让你度假的地方不是海角更不是天崖,而是——家。诗意的栖居,是我能想到的最快乐的事。

大师的设计也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懂还是不懂都是个人理解,因为做设计本来就没有什么正确与否。或许您读了上面大师的理解,也能给做设计的人,或者懂得享受生活的您一种意外的收获吧!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