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病与势顺

发表于2015-11-20

最近有一对已届花比克电池甲之年的夫妻一起修习比克电池禅道养生。修习之前俩比克电池人也曾四处访师寻求养比克电池、丹等有所体证与了解比克电池丹等有所体证与了解。因此正式修习禅道养生前我要求他俩以前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局限于此,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来看待修习。随后俩人正式修习不到半月,其中女同志忽然出现从未曾有过的肚痛、肛痛、经常想要小便的现象。和我沟通后我告诉她这是修习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应以平常心对待。在具体方法上要求在形正的前提下加强三周天的理运,并且益元散三天时间加倍食用。然后她就按要求去做。期间虽然出现过疼痛加剧的现象, 是在第二天晚上几乎难以忍受而有过上医院的想法,但在老伴的鼓励下也终究未去。然后又过了一会,忽然之间身上诸多的不适感一下子全部消失。在惊奇与欣喜之余她问我之前出现的症状是什么病。我告诉她其实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病,因为我本人并非医生,对西医诸多的病症也知之甚少。但是作为 者,在我看来她出现的症状只不过是在修习之初丹田气还不十足但周天运行加快过程中出现的状态。即原来身内身外气机为非有序稳定状态,然后在加持状态下规范的身外太极的运行势必会打破这种非有序稳定态,使非有序态向有序态过渡。但由于修习之初丹田气未达十足,周天运行出现某种阻滞,从而使身体非有序的信息得以放大而不能快速顿超,也就随之出现了上述症状。然后在加强理运三周天、丹田气足后,这部分非有序的信息得到了处理而被规范为有序态。成为有序态后则上述症状也就随之自然消失。
身体的健康与否其本质在于人体能量信息的有序化程度。身体非有序态对于常人来说,有些可能会表现出来,有些则可能作为一种隐藏信息存在。对于后者虽然这部分信息暂时隐藏起来,但非有序的存在也终究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表现出来。所以在里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和“上医治未病”的说法。而禅道养生以实证古经典的体能智慧为目的,要求你能够站在书写经典者本人的位置上来面对生活,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既然是这样,现在你就是自己的上医,就可以把这种非有序态调整过来。如果你能相信与确认这一点,则后面的问题也就顺势而解了。在实际的修习中我们一再强调要放开视野,开阔心胸,要把自己放在更大的参考系下来考量,其原因也在此。即这里面存在一个势顺与顺势的问题。
势顺一词出自隋唐五代时期的兵书,原文为“山海争水,水必归海,非海求之,其势顺也。”用现代物理学的解释,即在“山、海、水”这个系统中,山和海之间有一个高低差,存在一个势能。则高山之水在势的作用下必然顺势而下向低处流,最后归海。也即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有势存在,则在这个系统中有一个顺势的问题,事情必须朝那个方向发展。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则我们会发现, 等古代兵书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建势与用势的问题。同理在实证古经典智慧的过程中,作为修习者来说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建势、势顺。即在未修习之前你身上存在一种状态为非有序稳定态,而你修习的目的在于使这种非有序稳定态变成为有序稳定态。而要迏成这种系统的改变就存在一个建势的问题。即通过老师的加持作用产生一个外来作用力。则这个作用力相对于你原来系统的自生力也就有了一个高低差,也即产生了一个势能,从而来推动你原来系统的运化,试图改变你原来系统的运化状态。因此作为修习者来说,如果能顺着这个作用力顺势而为,则你原来的状态也就很快会得到改变。反之,如果你不能做到势顺,即有意或无意的总想按原来的方式运化,如一辆小车从高处往低处滑,而你在这个过程中总想拉住这个小车使之不往下滑,以一种外来的作用力来对抗这个势,则这辆小车也就不能势顺。所以很多时候当你出现问题来问我的时候,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制造这样一个势,凭空制造出某种作用效应。如果你能顺着这个势下去,则你所谓的病症也就在这种作用下顺势而解决。反之,如果你不认同我的观点,则我所制造的那个势也就无从着处,不能作用于你原来的系统,则最终你的问题也就无从协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