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幸福的感觉不一样

发表于2010-01-13
在不久前有关部门搞的问卷调查中,青岛成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这一话题见报,迅即成为我身边朋友热议的话题。

  “我怎么没有这个感觉,幸福的感觉?一点也没有!”说这句话的,是一位退职的处级干部。他每月退职后的补贴在5千元以上。加上夫人的,是8千元左右。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小日子很滋润,不必让当父母的他们在经济上有任何的负担。

  “我也是,那有什么幸福感?这个调查不准!如果问到我,那就是三个字:没感觉!”发言的是一个小型私营企业的老板。月纯收入起码在万金以上吧?私车、小别墅、年轻漂亮的太太等现代享受一应俱全。

  “连你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幸福感,那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一位从企业退休的师傅叹息着说。

  “是啊!我们老两口子的养老金加一块才2千多元.可是却觉得日子过得蛮好的,晚年很幸福。”

  争论的现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收入高的反而觉得不幸福;而占多数的低收入者,却对目前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很知足。

  对于这一反常的现象,一位老同志一针见血的指出,“烧的(亦即俗语中的烧包)!”

因为大家彼此熟悉,对方的出身、经历很清楚。“他大概忘了,小时候连条像样的裤子都穿不上!”其实,即便是现在日子过得滋润的伙计们,当年无一不是“穷光蛋”。

  “我们那个时候出河工,四十天不见不到房东。为什么?天不亮出工,天黑了才回来,两头不见太阳。”“每周可以吃上一顿馒头,一人三个。我只能吃一个,剩下2个晒成干粮,回来的时候带给老娘吃。”忆苦思甜的这位,显然是个孝子。这个孝子如今已是小富翁了,但问其幸福感,仍然没有感觉,让人惊诧不已。

  “就是‘烧包’,才过了两天好日子,就烧的说胡话,烧的没有感觉啦!”



    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是个“闲”字。

  “他们不愁吃穿,不用劳动,无所事事;孩子又不在身边,自然寂寞难耐,心中空虚,所以就有某种缺憾的感觉了。”

  好像有道理,一个人虽然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精神失落,也会缺乏满足感的。



  那为什么这些下层的低收入者,反而觉得满足,生活滋润呢?

  这就涉及到了幸福的本质问题。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许多时候,是不以物质条件优劣所决定,所左右的。民间有“粗茶淡饭分外香”的俗话,说的就是下层百姓家庭和睦和谐的状态,会给其成员以甜蜜的感觉;反之,许多豪门大户,绫罗绸缎,锦衣玉食,可一些身处其中的人,由于家庭或情感等原因,郁郁寡欢,愁眉苦脸,一点幸福美好的感觉也没有。

  除了心理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更重要,就是幸福的标准。标准高的人,其获得幸福感的难度就大;反之则容易一些。比如学生考试,要是目标是第一的话,其考了第二名,情绪也会失落;而目标是前10名,考了第5名,他也会很高兴。所以,在生活中,一样的收入,一样的物质条件,为什么情绪反应、幸福感觉会有不同,就出在标准的差异区别上。

  为自己设计标准高的人,其上进心会更强一些;而设计偏低的,则更务实,实现的可能更多一些。应该说各有利弊,各有千秋。应当因人而异,没有什么统一的尺寸。

  许多低收入者,其文化程度不高,想法也不多,比较务实,现在能够衣食无忧,他就心满意足了。所以问其感觉来,就是很好,甚至幸福。而有些成功人士站的比较高,想的比较多,他们攀比的对象,是更富足的人群,甚至以国外的优裕生活作参照。比较的结果,自己当然很差劲、觉得泄气,没有满足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幸福在那里?在您自己的感觉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