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建筑寿命只有25到30年,30年后我们住哪?

发表于2010-04-07

咬牙切齿,终于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贷款买了房,看着产权证上白?黑字的“70年”,再看看身边尚且年幼的孩子,略感一丝欣慰:自己活到100岁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但孩子却无需再像他的父亲一样背上沉重的住房压力了——70年的房屋产权,足够他比较从容地面对变化了。

显然,这样苦涩的乐观也会被无奈的现实所击破:住建部官员近日透露,中国是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只能持续25-30年。据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74年。

中国建筑国际寿命只有25-30年的说法,足以让人不寒而栗:25-30年后,或许我们刚刚还清了银行的贷款,正准备对“苦尽甘来”、“扬眉吐气”等词语做一次久违的“鸳梦重温”,而回过身来,半辈子的苦撑所换来的成果已经房垮屋漏、岌岌可危,那时,我们又该住到哪里去?难道要我们再一次从零开始,继续早已经熟悉的房奴生涯?如果说我们现在还年富力强,咬咬牙、壮壮胆之后还敢去贷款买房的话,那么25-30年后,我们中的多数或许只能依靠养老金艰难度日了,又如何能够再次面对居无定所的悲惨局面呢?

业内人士曾经指出,按照建设部和质检总局2005年制定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混凝土、砖混结构的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而这只是一个建议性的合理使用年限,并不意味着住宅只能使用50年,适当的维护和必要的维修后,还能使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过请注意,这个假设是建立在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设计年限减半,那么后续的40年,就只能是风雨飘摇或者拆除重建。

几天前,我们刚刚看到某市两个新建交付不到8年的小区土地被政府部门在一旧城改造项目中“偷偷”地二次出让的消息,联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正是在管理者对于GDP的追逐下,在建筑商对于财富的攫取下,才导致了规划、建设中的短视与低劣,我们才不得不面对土地有70年使用权而房屋寿命只有25-30年的冲突与尴尬?城市建筑快节奏的、不断的拆毁重建,GDP直线上升,开发商乐不思蜀,而百姓的利益却随着短命的住房毁灭殆尽。

发表于2010-04-07
发表于2010-04-07
发表于2010-04-07
那廉租房呢,岂不是质量更难以保障?!
发表于2010-04-07
估计到时后还得再找开发商
发表于2010-04-07

楼越矮,估计能更结实些,估计昌平回龙观那些经适房都能挺上几十年吧

发表于2010-04-07

千万别有地震就好

发表于2010-04-07
2012快到了,大家想干啥,抓紧时间吧
发表于2010-04-07
不提建筑质量,就看这房子的户型,建筑布局啊,我们完全被金钱主宰了,没钱就没法保障生活了,还是原始社会好啊,好得没有这么多的竞争与倾轧,活着真累
发表于2010-04-07
引用:房天下友(过客) 在2010-4-7 11:32:26写道:原帖
不提建筑质量,就看这房子的户型,建筑布局啊,我们完全被金钱主宰了,没钱就没法保障生活了,还是原始社会好啊,好得没有这么多的竞争与倾轧,活着真累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