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精核生物:血糖不是测完就算了,每个时间段的意义大不同

发表于2018-08-29
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五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就不用小编在这里啰嗦了。但是还有很多糖友不清楚到底血糖要多久测一次才是对的,毕竟网络上各种说法都有,但其实糖友监测血糖的时间点和频率需依据自身血糖的控制程度以及低血糖的发生频率来定。而且同时也有糖友不清楚,到底这个血糖值测出来代表了什么意义呢?今天精核生物小编就给大家一一解读,希望对各位糖友在日常血糖监测上能带来一定的帮助。

如果指定自己的血糖监测的频率?

确定血糖检测频率的一般原则是: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易于波动,低血糖相对频发,因而需要较密集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中,易发生低血糖者、血糖控制不好者、刚调整治疗方案,或想了解治疗方案效果者也要密集地监测血糖值。可根据需要每日观察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必要时加测夜间血糖,甚至一天内测量7~8次。

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基本达标、血糖波动小、血糖控制较好、治疗方案已确定有效的糖友,可每周观察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如果有相对较大的生活方式调整,或有不适感觉时应增加监测频率。

不同时间段测得的血糖代表了什么?

①空腹血糖。指从前一天晚上10点起禁食禁水,次日清早6~8点未进餐时所测得的血糖值。

空腹血糖所反映的未进餐时血糖水平可用于判断降糖药物是否有效,降糖方案是否合理,同时它也是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之一。空腹高血糖的发生一般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是睡前用药不足或进食过多。第二是所谓的“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水平良好,也未出现低血糖,而早晨测出空腹血糖值偏高。这一般与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分泌节律有关系,这些有升糖作用的激素分泌变化可引起空腹血糖升高。另外就是“苏木杰现象”,也叫做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即夜间发生过低血糖,低血糖刺激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反跳性血糖升高。加测夜间血糖可以帮助甄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②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指从进食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的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喝第一口葡萄糖水开始计时。

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反映胰岛素分泌能力(尤其是进食后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是否良好、餐时胰岛素或口服药剂量是否合适。糖尿病早期患者中,70%~80%都是先有餐后血糖高,随后才开始空腹血糖高。这是由于糖友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现象以及进食后早期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高峰后延。

③餐前血糖。指进餐前所测的血糖值。

餐前血糖与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有关,这个值高说明长效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不足,对于多数的糖友,建议餐前血糖应控制在4.4~7.0毫摩尔/升之间。

④睡前血糖。夜间临睡前所测得的血糖值。

睡前血糖的影响因素很多,这个值高可能代表基础胰岛素、长效降糖药剂量不足,或是晚餐前降糖药、胰岛素剂量不足,也可能是由于晚餐前血糖过高、晚餐量大、进晚餐太晚或存在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睡前血糖太低就需要适度加餐,以防夜间发生低血糖。

⑤夜间血糖。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选择测定时间,一般是午夜0点~凌晨3点之间监测。

夜间血糖主要用于判断夜间是否有低血糖、用药方案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治疗以及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空腹血糖高时,夜间血糖小于4.5毫摩尔/升提示可能是由于夜间低血糖引起的空腹高血糖;夜间血糖大于5.5毫摩尔/升,空腹血糖高可能是黎明现象。介于两者之间则需综合判断。

⑥随机血糖。指任意时间点测得的血糖值。

如果过去没有诊断过糖尿病,任一时间点的静脉血糖测出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加上“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即可诊断糖尿病。

精核生物再次提醒:糖友在家使用血糖仪时,必须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并做出记录。需要注意,测量时不要挤压手指,因为如果扎得较浅,挤压可能造成组织液进入血液并将之稀释,导致测出值比实际偏低。为了减轻疼痛,可扎指腹两侧。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