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危情时速》:一气呵成的快感

发表于2015-09-01

失去控制的火车和去美国读研需要考什么不计生死的男人,钢铁2015年澳洲移民政策和血肉的较量,现代科如何申请美国英国研究生技和原始人力的对抗,美国名校 素设置永远是电影中打美国大学 2015设置永远是电影中打造英雄的最佳途径。丹泽尔.华盛顿和托尼.斯科特这对搭档算是跟铁路列车干上了,去年是《 惊魂》,今年是《危情时速》,去年是在地下打斗,今年则跑到了地上折腾。由于《 惊魂》的平淡无奇,使得人们对同样是丹泽尔.华盛顿在铁路上耍横这档子事没了多少期待,但是这个 就是这么有趣,当你对一件事期望不高时,它往往会给你来个突然的惊喜,《危情时速》对于我而言就是个大惊喜,原因在于它那从头到尾一气呵成的紧张和刺激,由此形成了 的观影快感,如果以这种单纯的角度去衡量,《危情时速》是一部好片。
相比《 惊魂》,《危情时速》剧情要简单很多,人物背景比较单一,但是在斯科特所擅长的节奏控制下,本片成为了一部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电影。在《 惊魂》里,丹泽尔是和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坏蛋斗智斗勇,这次没有了坏蛋,他可以专心致志地和火车干了,这样一来反而少不少顾虑和牵绊,我们 的注意力都和片中人一样投向了那辆呼啸疾驰的火车。
一辆装载着危险化学物品的火车因意外失去控制,风驰电掣般地在铁路上狂奔,这个具有恶兆性的危局恰恰是 兴趣点所在,怎么样让它停下来,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对于美国英雄来说,这又不是个问题,真正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样在局面危急万分但又于千钧一发间扶大厦之将倾,分寸要拿捏得好,做不到那是狗熊,做过头了那又是胡扯,这一点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 此类电影质量好坏的分水岭。托尼.斯科特声誉之隆显然不及他兄长雷德利.斯科特,但是他却是快速剪辑和节奏控制的 ,早年的《核艇风暴》和《国家公敌》是最能体现他这一特点的代表作,无论是水下的潜艇追踪还是地上的人物追击,都制造了紧张的极具压迫性的快节奏,尤其是《国家公敌》中威尔.史密斯的那一段逃亡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桥段。而在这部《危情时速中》斯科特又一次成功地复制了这种手法,多角度的摄影给人一种四面八方齐聚而来的压迫感,再辅以标志性的快速剪辑,从事故开始到结尾一直在制造了马不停蹄的紧张气氛,而且整个事件的解决过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整体的连续性紧张过程中又有着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尽管我们都知道英雄一定能成功,危局一定可以被化解,但是导演的这种能力依然能让你在预料到结局的前提下看得屏息凝神和热血沸腾,这种快感,一气呵成,绝无拖沓。
导演的剪辑和场面调度能力还体现在对于特效场面的有效控制。对于这样一部电影,特效是必不可少的,而实际上在《危情时速》中出现的几个撞击场面本身都并不出色, 是撞飞一辆汽车的那一幕,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爆裂质感,甚至有些假,但是巧妙的剪辑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一不足,让这种影响变得微乎其微,不仔细看根本不会察觉,托尼.斯科特对于这种场面的控制真是得心应手,没有多少灾难场景,但是却毫无保留地制造出了一个险象环生的故事过程。
影片的成功还来自于细节的把握和各种意外因素的合理设置。影片在事故发生前后,利用各种对白和场景有意识地交代了铁路列车运行和技术操作方面的有关知识,让观者对随之发生的各种问题有了有章可循的心理预期,并且在追击列车过程中合理地设置各种意外,更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比如事故直接责任人的那位司机的肥胖导致他没有及时爬上火车;比如开始两名工人驾车追上火车并试图跳上驾驶室时,一根突然出现的铁路标示物使得这次努力功归一篑;再比如两名企图让火车停下来的铁路工人的殒命也都和意外有关。导演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元素,巧妙地加大了阻止火车的难度,让观者对于事件的结果具有了更高的期待。
此外,丹泽尔.华盛顿和克里斯.派恩饰演的两位平凡而勇敢的火车司机,还有各自的家庭故事,但是斯科特很聪明地让这样的背景一带而过,没有更多地参与到事件过程中,其实这样的电影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枝节,重要的就是让观众爽就行了。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而这个故事本身又一次证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搞不好就会造成灾难,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胖子司机太相信火车的自动控制系统,从而导致火车“逃走”,假如在全人工控制的蒸汽机时代,这样的事件根本不会发生。
印象中,丹泽尔.华盛顿和托尼.斯科特的结合最早应该是在那部意识形态极浓但是戏份却十分精彩的《核艇风暴》,此后丹泽尔.华盛顿连续多次在斯科特的电影中扮演英雄人物,而这次黑人影帝虽然没有多少机会展示演技,但是紧张刺激的故事完全弥补了这种缺憾,在一气呵成的故事快感中,演技神马的都成了浮云。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