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公租房高空置率 缘何叫好不叫座?

发表于2012-04-23
继国家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工程起,不断有消息爆出“公租房高 空置率”的畸形现状。据统计去年海淀区600套人才租赁住房的入住率仅有四分之一;上海首批两个市筹公租房项目入市之后申请数量也不如预期,至今年3月 10日首轮申请截止,上海各区受理公租房申请总量约2000户,仅占供应房源总量的四成左右;南京市截至4月中旬,到房管部门申请租赁公租房的仅有267 户(而根据此前的调查,当地符合申请条件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共有1.7万户)。类似的情形还发生武汉、郑州等地。
发表于2012-04-23

公租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 ,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 ,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 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同时,公租房也是“十二五”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点,不仅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优化 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任务。

公租房项目既是政府解决城市“夹心层”人群住房需求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房地产调控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目前社会上出现这种遇冷的状况着实让人尴尬。

发表于2012-04-23

从上海、南京和郑州等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公租房项目位置偏远成为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欠缺的相关配套给生活反增加了负担。

另公 租房价格偏高也是公租房遇冷的原因之一。公共租赁房的租金将以市场租金为参照标准,还要考虑承租人的负担能力。以北京北坞嘉园为例,一套两居室月公租房价 格3800多元,这还不包括平日的水电煤气的开销。相比之下,苏家坨C02项目的租金相对 ,两居室的月租金为2000多元。

除地理位置、租金水平外,工作年限、收入水平等相对严格的申请标准也把很多人挡在了公租房的门外。尤其是上海等地对于外来人口居住证持有年限的规定,无疑让为数众多的外来务工者与公租房“绝缘”。

发表于2012-04-23
公共租赁房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些群体原不在保障范围之内,只能硬着头皮到市场上租房、买房。大规模地增加公共租赁房,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购房需求,减轻商品房供求压力,从而稳定房价。
发表于2012-04-23
对于民众反映公租房地处偏远,政府也是无奈,远离市区的土地价格较低,建设公租房成本也相应较少。但公租房周边的配套设施应该齐全,而且政府在假设公租房时也要考虑布局问题,以北京的“远洋沁山水”来说,其地理位置处于北京西四环外,申请“远洋沁山水”的市民的工作多在西城,在东城工作的市民就较少,那么为了平衡这种情况,北京市可以在东边再建一个公租房小区。同样的道理,在其他城市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平衡公租房区域失衡的问题,即使这样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公租房周边的交通、 和生活等配套设施不能缺少。
发表于2012-04-23
公租房的价格若和周边商品房的租赁价格不相上下,想必不少人会省却申请公租房的繁琐程序而直接去租赁商品房。这倒又落了公租房“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陈国 强对此表示,尽管各地政府一再强调公租房的租金要参考市场的租金水平并有一定的优惠,但是租金是否真正有确定的 、租赁价格的确定是否合理等都是需要考 察的,比如,参照对象怎么选择,是比照高标准的商品房小区还是拿真正有可比性的房源进行比较,这都是很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 决,即便一些公租房租金名义上比市场价 ,真正需要公租房的人群实际感受也可能未必如此。
发表于2012-04-23
海淀的总量很大
发表于2012-04-23
地位很重要吧
发表于2012-04-23
整个社会是不是该来个大改进了?
发表于2012-04-23
海淀住的人好像没那么多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