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价调控将如何收场?

发表于2012-04-12
最新一轮房价调控又已逼近摊牌时刻。房价调控会再次成为“空调”吗?

中国房价调控肇始于2005年,其持续时间之长、政策之密集、效果不尽如人意,令人侧目。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房价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政府最初的调控聚焦于购房需求,采取了提高首付款比例、房贷利率上浮等措施,继而又试点推出房产税,甚至祭出了备受争议的限购令。然而这些政策成效甚微。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中国宽松的货币供给,导致了长期的实际负利率,催生了居民理财需求。其次,本应成为理财主渠道的股市,却因为上市公司质量差强人意和浓厚的投机气氛,让大量 者望而却步。而买房则进入了越买越涨、越涨越买的上升循环。第三,中国城市化进程几乎势不可挡,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都将继续成为房价推动力。第四,结婚买房的强大习俗,以及男方女方不惜整合全家资源买房的决心,构成了巨大的刚性需求。第五,中国有庞大的灰色收入,对这些灰色收入而言,买房成了既省心又安全的理想去处。更重要的是,灰色收入对金融调控高度不敏感,只对反腐敏感。现在哪个贪官不是“房多多”?根据经济学者王小鲁的研究,2008年灰色收入即高达5.4万亿。因此,虽然政府从需求角度出台了密集的打压政策,购房需求依然足够强大。

真正触动房价的,是房产供给方的变化。在2008~2010年经济刺激过后,货币投放出现 ,导致2011年通货膨胀明显成为头号威胁, 被迫采取金融紧缩政策。遗憾的是,央行采取了“加息为辅、提高准备金率为主”的政策,两年内12次提高准备金率,结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飙升至20%以上的历史高位。这一政策,直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陷入困境。作为条件反射,银行开始削减对中小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投放,于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大批中小企业陷入资金困境。

把房地产开发商逼入绝境的是房地产成交量的急剧萎缩。由于浓厚的观望情绪,房地产成交量严重下滑,这使得房地产商大量资金沉淀在待售楼盘上。对资金密集的房地产行业而言,一方面没有贷款,一方面房子销售停滞,最终部分房地产商被迫 卖楼,房价终于开始松动。

发表于2012-04-12
最新一轮房价调控又已逼近摊牌时刻。房价调控会再次成为“空调”吗?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