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住房问题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发表于2012-07-30

1994年,中国开始了出售旧公房试点,这应该是房改的起始点。在此前,房子只有社会福利属性,1988年后各地开建了一些商品房,数量稀少,与保有量巨大的旧公房相比,显得不成气候,直至旧公房出售,普遍意义上的房价才逐渐形成,在此后,房子有了商品属性。

昨天的房改,很仓促,不改不行,因为前天的住房太少,申请福利分房太难;当房子被赋予商品属性后,确实极大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房改的基本方向是对的,而一些做法是错的。就说旧公房出售,旧公房的户型面积一般小于55平方米,为住房保障而度身定制,如果不出售,只回收,即鼓励一部分人去买商品房,把原住的旧公房交还给政府,这样,用于住房保障的房源仍在,仍然成片,便于修缮和整体改造。

开弓没有回头箭,错的已无可挽回,但怎么会错了,却值得反思。

按说,天下没有比吃饭和住房更大的事情了。把解决吃饭问题与解决住房问题作一比较,就能看出端倪。

吃饭问题,一直当作全局性问题,上世纪80年代,形成一系列一号文件事关农村问题即粮食生产问题,也就是吃饭问题,由中共 发文;而住房问题,一直当作局部性问题,到现在还这样,上世纪90年代,有关房改政策均出自于部委,个别文件由国务院签发,然而,住房问题从来就不是局部性问题。

 

发表于2012-08-08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