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突围“后开发区时代” 亦庄需重塑产业定位

发表于2013-04-26

“六年前,CBD核心区的平均月租金是190元,现在亦庄最好的项目最高月租金才到210元;十年前,核心区的写字楼已经有网络地板、VAV、 楼层,单层面积都在两千到三千,而这些,亦庄写字楼在10年后才刚刚涉及。”谈及亦庄写字楼市场的现状,朝林广场招商总监刘常玲颇有些无奈。

细数亦庄的发展历程,自94年确立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定位到现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将近20个年头。在这20年中,整个北京商务市场格局也同样在发生着变化,近两年中,需求激增,供应稀缺,导致核心区域的租金高涨,郊区化 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望京、丰台总部基地等区域,借力外延趋势,吸引 资金及企业 ,但早在20年前就开始行动的亦庄,并没有显现出过多的 。

现状:写字楼供应量偏大 市场化存在困境

据中原地产商务楼宇部总经理徐越分析,目前亦庄商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首先,商务产品在供应上存在一定问题,区域内项目间不仅存在竞争,政府层面的招商引资政策也给区域内开发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一些有 意向的企业,并没有在市场中承租或购买写字楼项目,而是直接通过政府渠道获批土地,自建写字楼,刨除自用需求外,再将剩余面积对外出售、出租。但由于这些企业并不是专业开发商,在项目建设初期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研究,导致项目进入市场后需要很长的周期进行消化,往往造成长时间的空置。”

其次,区域内土地供应仍是工业用地占绝对主导,这样的土地属性在物业出售环节中将受到一定限制,“也就是说,当某个企业购买写字楼的时候,受限于项目为工业立项在交易政策中的限制,导致企业只能以租赁或购买土地的方式拥有写字楼的使用权,而不能进行写字楼的直接购买。”另外,商业、交通、居住功能同样是限制亦庄发展的短板,“区域内现有的配套很难完全解决员工的衣食住行, 亦庄有可能导致的到员工流失问题,是很多选址企业的顾虑。”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