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重流量还是重服务?从慧聪网和阿里的基因看真相

发表于2014-09-13

近日, 微博“托比网”发布的一条“流量重要还是服务重要”的微博在行业内引发热议。联想到前几日,慧聪网携手百度阿拉丁,力图扩大慧聪网 流量;阿里巴巴则全资收购了一达通,全力拓展平台的服务功能。在流量和服务上,慧聪网和阿里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和选择。

“南阿里,北慧聪”,作为行业内的老大和老二,被人拿来比较已经习以为常, 是千年老二慧聪网,一直活在阿里老大的阴影下。行业人士觉得慧聪网是亦步亦趋地追随阿里,慧聪网觉得自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慧聪网觉得委屈,“专注内贸、垂直细分、进军交易”三大战略中有两大就是为了差异化阿里。但是与阿里巴巴的丰富的公关经验以及动辄就要“革银行的命”的高调作风相比,慧聪网低调很多,其CEO郭江也不太喜欢在媒体上做秀,因此业内对慧聪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追随阿里的小弟。

其实阿里巴巴和慧聪网各自在成立之初就注定了两个公司的基因截然不同,发展轨迹也是各有特色。在外界看来似乎都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B2B综合平台,但在业内人士眼中,可以说一个是火焰,一个是海水。

先来看看是火焰的阿里巴巴。说阿里是火焰,是因为阿里发迹于互联网,也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崭露头角,可以说,阿里巴巴的基因中有着互联网时代的“快”基因-----做任何决策都是大刀阔斧,一针见血。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一直在学习国外的模式,例如亚马逊的电子商务,还有早期的易趣,但是阿里巴巴与国外的电子商务模式有一点完全不同那就是欧美的B2B多以为大企业省钱、省时间为服务导向,而阿里巴巴则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阿里巴巴一开始给自己定的方向,也是阿里巴巴自身的平台基因。

与阿里巴巴发家于互联网不同的是,慧聪网是从出售黄页起家,油印的《慧聪商情广告》的小册子是中关村每个商铺的必备品,在当时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慧聪网的创始人郭凡生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分类广告之父”。慧聪网出身于传统行业,以为家电、计算机等行业作广告发迹,广告营销的概念深入骨髓,对行业分类的理解也更胜一筹,同时,它对传统行业的深耕更是深深地烙在了企业的基因中。慧聪网成立至今已有22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成为了慧聪网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

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慧聪网和阿里在面对“流量和服务”两个选择方向所给出的答案了。

慧聪网的业务 主要集中在工业品、原材料、机械工业等重工业,这些行业互联网化程度普遍不高,以线下交易方式为主。“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某一个区域内,有限的市场开发殆尽之时,如何扩大市场就成为了很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传统企业对产品的品牌化、 度、差异化建设要求迫切,因此这些传统企业 看重流量的价值,在他们眼中,流量就等于销量,就等于交易。

慧聪网与百度阿拉丁项目签订B2B类合作技术服务合约,向百度提供不少于90个行业的北京慧聪付费客户产品信息,能为慧聪网平台的企业获得更多来自百度搜索引擎的流量和商机,促成企业达成交易。可以说,此次合作也是慧聪网基因的延续和反映。

阿里巴巴以快消品为重,由于有淘宝的支撑,各项服务从上游到下游都有完整的生态链。同时,从近期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外贸服务公司一达通的消息中,也可一窥阿里在B2B平台服务发展布局中的方向和野心。

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发微博称:“阿里的风格是大刀阔斧的扩张,慧聪的风格是韬光养晦的垂直化,两者都是2B行业的风向标,到底谁笑到最后,还是值得期待的。两种风格两种出路。”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