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拆迁废料变废为宝打造大宅院

发表于2013-02-26

走进浦东康桥镇沿北村S20公路旁的一处林带,一个白墙黑瓦、小桥流水、长廊蜿蜒的大院落映入眼帘,让人恍如来到一座苏州园林。康桥人都知道,就在8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树林,是60来岁的康桥农民王炎根凭借过人的毅力,在工人帮助下,踏遍浦东各村,收集被拆迁老房子的建筑垃圾,将它们拼接重组,变废为宝,在几乎不使用新材料的情况下,在树林里建起一座浦东老建筑博物馆。近日,这组建筑群落被上海市地名办正式命名为“浦东老宅”,还获颁上海大 吉尼斯“用拆迁老建筑构建建造的最大建筑群”纪录证书。

160间房组成大宅院

雏形初现的“浦东老宅”有数座特点不一的复原老宅,占地2万余平方米,有128间房屋,使用老旧梁柱1374根,椽子12520根、门窗707扇、滴水瓦13517副、黄道青砖76万块、瓦片101万张、瓦板24万张。

目前,老宅的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部分房间尚待内部整修,预计两年后 工程全部完工时,房屋总数将达160间。老宅主要展示大富之家、小康人家、穷苦家庭的三种不同居所。

其中,大富之家共有三进52间房,还有一座石雕十分精美的照壁。每间屋子里都摆放着大量收集来的老家具、农具、生活用具等老家什,一个布满尘埃看上去似乎早该扔进垃圾堆的竹篾蒸笼,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光绪十五年”字样。

历时8年恒心惊人

王炎根自小生活在康桥乡间,祖辈和自己年轻时都无力造房,当大约七八年前浦东各乡镇开始大规模开发,许多有本地特色的老房子倒在推土机下时,他看到老宅中精美的雕梁画栋成为建筑垃圾,十分心疼。恰好通过在S20公路旁经营绿化工程有了一些收入常州物资回收,他便萌生了收集废料,在这片林带中复原老宅的念头。老王说干就干,骑着助动车,几乎天天穿梭在浦东高桥、高行、东沟、川沙、周浦等村镇的拆迁工地,有时买,有时捡,把没人要的废料运回来。

老王只有 文化,可为了把老宅复原得像模像样,他一面回忆住过和见过的老宅,一面博览群书,总结出大富之家“深廊檐,阔壁脚;淘米拎水不湿脚,水桥摆在屋里厢”等浓缩建筑特点的顺口溜,还自己画图纸,让原来只知道种树的工人和他一起从头学起,把搜集来的废料重新拼装成浑然天成古意十足的新宅院。王炎根的恒心令人叹服。

传承文化不为盈利

不少人以为,老王出钱出力,尤其是在最初几年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政策压力,在林带里复原老宅,肯定是为赚钱,他却斩钉截铁地说:“我把这里当成事业,而不是生意!”

从萌生念头开始,他“不搞资产运作,不进入经营市场”的宗旨就很明确,也正是因为他以低碳环保方式传承建筑文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尤其是得到原南汇区和浦东新区领导的支持,老宅才能打破S20公路400米林带内不得有建筑物的规矩,成为一个特例,逐渐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来之不易愈加珍惜。为了保护老宅的建筑,他坚决不同意在老宅里搞农家乐、经营旅游的建议。他唯一的愿望是把这里建成公益性质的青少年 基地和中老年 化休闲场所,让没见过本地老宅的孩子们了解祖辈们的生活起居。

小猪原创 本文出自 常州物资回收:http://www.czslwzhs.com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