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乌金之城”淮北欲破“无煤”之困|城市观察

发表于2022-08-13
标签:金属材料 地区 建设 招商 企业 

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严峻挑战,淮北能否突围?

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煤炭曾是淮北最大的骄傲。但2009年,淮北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的矛盾逐渐显现,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

淮北,一座因煤而建的皖北城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总面积27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5%。“乌金之城”是淮北的历史烙印,见证了其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然而,煤炭终究是不可再生资源,转型是淮北无法回避的命题。

“近年来,在城市转型和去产能的背景下,淮北关停了很多煤矿,经济增长放缓。曾经的皖北明珠,遇到很多发展问题。”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资料显示,自2009年以来,淮北累计去煤炭产能近千万吨。从财政收入看,煤炭行业最高时期提供了淮北60%的财政收入。2011年,煤炭行业的财政贡献率依然达到52%。但2021年,煤炭行业的财政贡献率已降至16.2%。

脱“煤”转型,阵痛难免。地区生产总值省内“拖后腿”,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最直观的表现。

今年上半年,淮北地区GDP为639.1亿元,同比增长1.4%,低于全国2.5%平均水平。按产业分,第一产业45.7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280.1亿元,同比增长0.7%;第三产业313.3亿元,同比增长1.5%。

与此同时,淮北尴尬的交通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转型进程。

作为工业城市,淮北虽然有淮萧联络线、符夹联络线,但高铁通达率仍十分低下,坐飞机通常选择江苏徐州菩萨机场。

“淮北只有北沿砀山南高铁站打通至菏泽高铁或城际通道,解决高铁高速只唯徐州的局面,形成类似于阜阳、蚌埠、宿州这样的交通要道。走出交通死胡同,形成交通优势,方能发展。”徐浩平分析称。

好消息是,与淮北连接的淮宿蚌、阜宿淮城际铁路将在今年年内全面开工。此外,淮北将积极与宿州市萧县对接谋划淮北至徐州轻轨项目,方便淮北、宿州、徐州三市沿线市民出行,融入徐州都市圈。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尽管转型不易,但淮北正在努力。而随着2021年《“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一步产业转型方向更加明朗。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成为发展重任。”徐浩平表示,煤炭枯竭,资源优势不再,留给城市的是满城的伤疤,塌陷区域污水横流,不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不改变城市产业结构,仍然以资源作为主导产业,早晚会把城市困死,更无从谈及接下来发展问题,也不存在吸引人才引导城市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唯有解决城市的伤疤才能更有机会发展。

“同时,淮北工业基础薄弱,必须发展第三产业。鉴于其相对匮乏的旅游资源,需要整合砀山梨花赛马和萧县皇藏峪等旅游资源。”徐浩平说。

目前来看,淮北已经有了一些方向。

2021年5月,淮北市委、市政府谋划出台《淮北市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水平实施方案》,梳理提炼了“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成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陶铝新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纺织服装、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等10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整体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实现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引领性发展。

“作为淮北接下来的发展重点,陶铝新材料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汽车轻量化、飞机等制造,优势产业正在加速崛起。”徐浩平分析称。

不过,徐浩平也直言,虽然近几年淮北经济有了新业态,确立了“四基一高一大”的发展基调,陶铝新材等新的产业基地也在逐步建设中,但大项目招商力度还不够,未能吸引龙头企业进入淮北投资,“淮北还需要进一步整理思路,大力招商引资才是王道”。

结对合作动能强劲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成为振兴皖北的重大机遇,“结对合作之手”越握越紧。

此前,淮北市瞄准安徽省委提出“34155”目标要求,提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机遇,加快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和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坚持创新驱动招商带动“合力并进”,推进“产业赋能、园区赋权、部门赋责、企业赋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徐州。

淮北与徐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特别是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距离徐州云龙湖景区仅6公里,既是“好邻居”,也是“好伙伴”。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徐州结对合作帮扶淮北,两座城市联结更紧密,来往更频繁,合作更深入,区域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

今年6月17日,徐州淮北结对合作交流会召开,双方签署结对合作协议,推动两市协同发展开启新篇章、再上新台阶。协议涵盖8大领域18个合作事项,涉及教育、卫生、旅游等多个方面。

与此同时,皖北各市还积极搭建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汇聚沪苏浙优质要素资源。据悉,淮北正推动徐州淮海科学城与淮北科创中心合作设立淮海科学城分中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