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同样是房奴,怎么差别就这么大捏?

发表于2012-04-06

一直以来,有二大信念支撑着中国房奴的信心:一是房价只会涨不会跌;二、美国房奴不是和咱中国房奴境况一样。想着自己要承受几十年还贷压力,还好这世上还有美国房奴和咱一样。

 

表面来看,中美两国房奴活得都很累——

 

美国房奴:不买 品,外出就餐首先墨西哥餐,因为有免费的炸薯条和廉价的小菜;在不得不添置衣服的时候,只购买最廉价的品牌。毫无疑问,房奴的生活中的每一分钟都在为节省开支而奋斗。

中国房奴:早饭和晚饭在家吃,中午从家带饭,从此再也不下馆子吃一顿饭。看上去两国房奴们的生活质量都很糟,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的为了一套房子而心力交瘁呢?




虽然中美两国房奴都是房屋的“奴隶”,为了房子拼尽一生,但他们还有有许多本质上的区别。如果稍加对比,其实美国房奴的境况远比中国人要好很多。

 

一、跨期转移


美国人不会拿自己的钱给子女买房子,一切让子女自行解决。因此美国年轻人即使做房奴,也只是青年时期提前用自己中年时期的挣钱,这叫跨期转移,它只涉及自己,不会牺牲父母、亲戚的幸福;

而中国的父母必须要为子女辛辛苦苦积蓄资金,然后替子女付完首付。对许多普通中国家庭来说,一对夫妻忙碌大半辈子,只能做两件事:一件事是攒钱买个房子给自己住,然后是攒钱给孩子付首付。等这两件事情解决完毕,自己也已经步入晚年,没有多少时间享受人生了。相对来说,美国房奴即使苦也是苦自己不拖累父母,所以跨期转移要优于中国房奴们的跨代转移。

 

二、住房支出超出30%,美政府施以缓手

国际公认的住房支出不能超过总收入的30%,如果像中国一线城市那样,房奴的还贷支出达到总收入的70-80%以上时,不仅银行风险巨大,而且社会资金过度集中房地产,不利于社会消费和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这种以房地产独大的经济发展模式,注定是会有恶果的。

举个例子:美国南加州的圣地亚哥市,单身妈妈格林尼斯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员,格林尼斯的年收收入大约两万美元,远远低于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公布的家庭收入中间值:63400美元。相对于该地区的一幢150平米左右的普通二层楼房,大约在四十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像格林尼斯这样的低收入者,至少需要不吃不喝二十年的收入,才能负担起这样的住房。

但是格林尼斯是幸运的。她享受了美国政府给予低收入者提供的租房补贴券。现在她住着一套两室一厅的大房子里,由于地点好、社区好,对外的公开房租高达2000美元一个月,比格林尼斯的收入还高。但是她自己只要付550美元左右,政府付余下的1450美元。因为根据美国政府规定,如果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低于所在地区家庭收入中间值的80%,可以申请住房补助。

补助的方式有两种:1、直接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低价公共住房;2、向低收入家庭发放租房券,享受补助的家庭必须拿出家庭总收入的30%支付房租,余下部分用住房券来补足。显然美国的房奴和穷人享受着政府的补贴,有着较全面的保障体系,他们的生活绝对远比中国房奴要好得多。








同样是房奴,为啥两者的差别就这么大捏?

发表于2012-04-06
苦bi房奴最悲哀    北京房奴尤为甚
发表于2012-04-06
她自己只要付550美元左右,政府付余下的1450美元。我想要是在中国……我一定是做梦
发表于2012-04-06

不过美国也出现了次贷危机

发表于2012-04-06
美国的房奴显然比中国的过得有质量啊 至少他们不用吃地沟油对吧
发表于2012-04-06
直接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低价公共住房
发表于2012-04-06
有个朋友拿了新加坡绿卡,年轻人申请买政府的政策房,政府补助10万。。。。所以还是不要比较=了
发表于2012-04-06
内地没有海外奔放。。。思想不行,度量也不行
发表于2012-04-06
我觉得房奴的差别不大,制度的差别大,人家租房都有补贴自己猜花多少钱啊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