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哈工大教授称文史哲三科贻害社会

发表于2012-06-28

   一年高考季后,考生又走到 、选专业的十字路口。近日,实名认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太蔟”关于文史哲学科的观点引发争议。他痛惜一位女生不去 去 历史系,“一个文科傻妞就此诞生”,“自作孽,不可活”。面对“挺文派”的反驳,他声称“文史哲贻害社会”。而参与招生工作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认为,冷热专业难界定,孩子自愿的选择都值得鼓励,把未来收入的多少当做衡量一个大学专业好坏的标准, 可悲。



文史哲:反科学 阵营集中地?

   “太蔟”向记者表示,之所以不建议该女生学历史专业,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现实的考虑, “好”专业如金融、经济等的就业前景明显好于 历史专业毕业生;二、孩子科学 观塑造方面的考虑,“从文史哲出来的人多半不具有科学 观,反科学,爱哲学,挺中医,将贻害社会。”

   同时,他也向记者澄清,网络盛传的“文科贻害社会”是对他观点的歪曲,他特指的是“文学、历史和哲学”三门学科,而三者的共同点就是由于科学 不足造成的科学素质不足。“在 范围内,反科学的 阵营就是以文史哲人士为主。在科学技术成为人类进步最主要推动力量的今天,反科学就是贻害社会。”他这样解释文史哲贻害社会。

文理之争:科学和 两种文化的冲突

   “太蔟”一句“贻害社会”,引来众多网友的声讨与拍砖。“我认为历史应该是一门观察并且研究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大有可为。”网友“代谢聚类谨”说。网友“随风飞翔”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哲学能够提高人的境界和精神”为由,质问“太蔟”,“太蔟”反驳称:“读史使人明智么?老祖宗读了几千年史,最终也没明智起来。”

   “哲学专业的招生难和就业难其实已经诠释了这是个不再需要哲学的时代”——“太蔟”还上传一篇其2007年所写《不再需要哲学的年代》的博文。

招生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在 、选专业方面,“太蔟”认为,成绩好选好 好专业;成绩不是很理想时,建议选名气稍 校的好专业,“因为好专业更贴近社会需求,将来就业容易,发展空间更大。”同时,他还指出,理科成绩好的高 生不必太在意专业就业前景,“良好的理科本科 会打下扎实的数学和科学基础,将令人受益终身,读研转专业选择也多。”

   对于网络的“文理之争”,近几年一直参与大学招生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表示,应该正视填报志愿是否遵从了孩子意愿这一现实,“如果是,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值得鼓励。”同时,他认为,“把未来收入的多少当做衡量一个大学专业好坏的标准, 可悲。”如果每一所大学都像“太蔟”所说去培养学生,造就的不过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眼中只有即时的利益,没有规划也没有理想。
发表于2012-06-29
中国之所以现在这么混乱就是让一帮学理的治国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