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物价开始上涨了——涨价潮躁动:花价因旱暴涨 茶价因冻大涨

发表于2010-04-08
“这种东北大米,前两年零售价1.38元每斤,记忆中好象卖了几年价格都不变,去年下半年以来,零售价格一直在调,不过每次调整的幅度不大,现在2.19元每斤也是最近才调的价,主要是进价高了。”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一家规模较大的超市导购员李大姐对记者说。

小步快跑的米价

“小步快跑”,这是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得到初步印象,尤其以大米价格为典型。

无论是本地超市还是外来的大型购物广场,记者调查发现,安徽市场所售大米主要来自本地和东北,由于安徽本地大米口感粘度较差,省城合肥市民口味偏好是东北大米。

“东北大米昨天的批发价又涨了两分钱,相对来说,这种变化不是很大,市民还是可以接受的。”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粮油干杂区经营户魏家柱告诉记者,春节前后,粮食批发市场变化不大,“就东北大米来说,涨了三次,一次是春节前从1.74元/斤涨到1.88元/斤,春节后涨到了1.90元/斤,昨天又涨到了1.92元每斤,听说在西南涨得更厉害,估计批发价还要涨。”

“价格比以前有所上涨,销售量也开始多了起来,总体上销量变化不大,价格估计还要涨,虽然安徽的粮食可以满足本地需求,但受西南大旱影响,外调增加,在新稻上市前,相较往年,价格会小幅快速上升,可能每次批发价都会涨一两分。但就目前看,这种涨价不会导致囤货现象,因为去年下半年天气不是很好,粳稻水分较多,很多粮商不敢囤货。”

魏家柱扳着手指头对记者分析说,按照我们长期批发的经验看,现在涨价主要是和季节有关,新稻未上市,陈稻库存不多,安徽本地农民该卖的粮食已经卖得差不多,不卖的农民反而不着急卖,国家又上调了今年保护价,有粮可卖的农民有一定的惜售心理。从卖方看,总体市场供给减少,从买方看,安徽需求基本上相对确定,不会大进大出,加之外调增加与心理预期,造成了目前小幅快速上扬行情。

因旱暴涨的花价与因冻大涨的茶价

与米价小幅快跑不同的是,合肥市场的花价却同气温回升一样狂飙。由于合肥市场上鲜花70%来自云南,目前合肥花价各类均价涨幅在20%以上,其中玫瑰涨幅最大,达30%到40%,百合甚至涨价幅度更高,而清明节前夕,记者发现,往年2元一支大白菊今年已经卖到5元甚至6元。

“实事求是地说,西南旱灾对花价影响没有这么大,玫瑰、百合等从云南运过来的鲜花本来没有这么大涨价幅度,一部分还是中间商在借市抬高价格,以旱为借口忽悠人,不过,如果持续旱下去,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天气逐渐转暖,对花价会有一些抑制。”长年从事鲜花批发的一位姓赵老板对记者说。

他告诉记者,目前干旱对鲜花影响主要是花的品质,有的鲜花看上去较小,质量分级明显,差的没人买,销售困难,大的好的花,价格被抬上去了,但总体上,“花价涨幅有点过头了”。

本地农产品方面,安徽是茶叶大省之一,3月15日,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正式开园采摘,拉开安徽春茶采摘序幕。入春以来,由于受持续降雨低温天气影响,今年安徽春茶开园比去年推迟了10天时间,价格方面,目前鲜叶销售价格比去年增长20%左右。

就在各方紧盯农产品价格走势时,记者日前从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季度安徽价格预测中了解到,一季度安徽CPI涨幅预计在3%左右,1至2月份累计,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0%。

发表于2010-04-09
发表于2010-04-12
发表于2010-04-12
发表于2010-04-12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