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浙江:除了炒楼, 民营“游资”何处去?

发表于2009-09-20

除了炒楼,游动的民营资本能看到的出路,或是开辟新的公司与市场、或是转向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行业

浙江:民营“游资”何处去?

6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鼓励民资进入垄断行业细则化的消息。这条消息表明,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在经济低迷时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但在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浙江,省发改委官员徐幸却对媒体称,“社会投资启动迹象不明显,制造业投资仍在低谷徘徊。”与之相衬的是,大量民间资本涌入楼市。显然,愿望和现实之间,仍存在矛盾。

民资购楼热

用2000万元买写字楼出租,徐德立在一年前从没有想过。作为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一家外贸拖鞋厂的投资人,在经济危机之前,徐德立的工厂已利润微薄,30多个工人生产着每双利润几毛钱的拖鞋。慈溪盛产杨梅的夏天,这家经营了17年的拖鞋厂,正式关闭了大门。

这个夏天,宁波写字楼市场投资渐热。南部商务区宁波市商会国贸中心在3月取得预售许可证,到6月基本售罄。售楼款中,就有徐德立关闭工厂之后的2000万。

当地一位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投资地产的老板不在少数。转行的没转行的,都按捺不住了。”

杭州楼市红5月,沉寂数月的炒房热又起。杭州城区商品房成交量、二手房成交量再次猛增,甚至超过了2007年的最高成交纪录。深圳、上海、重庆等城市,温州炒房团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嗅觉敏锐的资本不会坐以待毙,5月,外贸降幅加深,信贷高增,通胀预期渐浓,民资涌向“看得见摸得着的”的房地产,支撑楼市盛景。

这笔“按捺不住的”资金一度蛰伏。根据浙江银监局金融运行报告与统计局数据,2008年底浙江全省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5481亿元,同比增长22.1%。2009年4月,本外币存款余额4120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增幅提高达10.1个百分点。5月存款仍同比增加,但增幅环比回落,比4月低0.6个百分点。

大笔沉淀资金的背后,正是浙江外贸投资的乏力。

自2008年下半年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以来,中国进出口连续七个月下滑。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1至5月,浙江出口476.4亿美元,降幅比1至4月扩大1.2个百分点。同期,浙江省非国有投资仅增长3.4%,制造业投资下降1.9%,增幅同比回落20.3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大类数据更是耐人寻味,透露出投资乏力更为重要的细节。纺织服装、家电小五金等浙江传统一般贸易出口降幅相对较小,但投资相较其他行业下降反而更大,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纤制造业等投资降幅均超过20%。

从上述金融运行报告中可以得出部分印证,报告分析认为,“企业存款增加,并有较多资金转向定期存款,主因是增本减利因素增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