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工人拍摄到UFO

发表于2013-04-16

1998年,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原煤生产量仅有713万吨,5年之后,这一数字就翻了11倍,达到7360万吨。2007年,1.2亿吨霍州煤电沙坪煤业的产量再一次彰显了神东的实力。而2010年,霍州煤电沙坪煤业煤炭总量突破2亿吨。这一切,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

“建设四化五型大神东”的发展战略昭示着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是一个具有创新活力,并且持续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煤炭生产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将一项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从1998年起神东创造了连续11年增幅千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奇迹。

总结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经验,除了煤层赋存条件好之外,霍州煤电沙坪煤业的跨越式发展与神东人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求实创新的远见卓识分不开。通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清楚地认识到,科技创新不仅直接提高了企业生产力水平,而且还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组织结构优化、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创造了条件,而这些又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唱响薄煤层自动化交响曲

截至2010年底,霍州煤电沙坪煤业累计完成重大科技创新项目62项,群众性创新项目445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173项,获得专利16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4项。其中,2010年《薄煤层自动化工作面开采技术及设备配套研究》获“神华杯” 第二届 企业青年创新奖金奖。

2009年7月5日12时许,霍州煤电沙坪煤业煤矿综采二队井下71302综采工作面机头电控箱前,采煤机司机手指轻轻一点,330多米长的薄煤层综采设备立即奏响威武雄壮的采煤交响曲,轰鸣的采煤机驱动着滚筒利斧般劈进黑黝黝的煤壁,欢唱的刮板运输机向前飞速运行,煤流滚滚涌动;顶“天”立“地”的液压支架紧随采煤机自动向煤壁移动,撑起壮观的铜墙铁壁长廊。这一切均是通过“千里眼”——设在采煤机前后的4个专用摄像探头与机头联结的电脑显示屏远程遥控的,也就是说综采工作面生产整体实现了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全自动化远距离控制。

植根中原沃土,在我国装备制造业默默耕耘50载,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历经变革,脱胎换骨,从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成为当今中国煤机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袖、细分行业众人皆知的冠军;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7个“领先”,抒写了引领煤机行业的华丽篇章;凝结了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铸就了中国煤矿井下的钢铁脊梁,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撑起中国煤矿安全的一片蓝天!这,就是中国煤机制造行业的领航者——霍州煤电沙坪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足迹。

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是中国最大的集煤炭综采设备(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等)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2009年,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实现销售收入51.6亿元,实现净利润6.47亿元,综合实力稳居中国煤炭机械工业50强之首。2010年8月3日,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我国首家在主板上市的煤机制造企业。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公司入选“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全国机械工业企业500强”,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十佳科技进步企业”、“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等称号。

然而,在令人称赞的荣誉背后,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曾经历了痛苦的跌宕起伏,甚至曾经连续9年亏损,拖欠员工8个月工资。回顾50载艰辛的企业历史,细数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曲折的发展历程,你会由衷地为霍州煤电沙坪煤业的成长而赞叹,为霍州煤电沙坪煤业人的拼搏精神而折服。如今的霍州煤电沙坪煤业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坚定的朝着“百亿霍州煤电沙坪煤业,百年郑煤机”的宏伟目标前进,他们立誓要打造“中国煤机行业的奔驰”!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上提出“碳减排目标”,在2020年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6%,CO2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11.4%等目标。这标志着霍州煤电沙坪煤业将正式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

所谓“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将促使能源消费方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新,促使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向工业生态文明转变。这预示着新工业革命的到来,预示着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霍州煤电沙坪煤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旋律和大方向。

2 传统高碳经济的根源在于“碳锁定”

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乌恩鲁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碳锁定”的概念。“碳锁定”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成为主导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

从我国现状看,“碳锁定”效应较为明显,高碳经济特征较为突出。一是已成为能耗和碳排放大国。二是对高碳能源过度依赖。我国是 上唯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三是对高碳产业过度依赖。四是对高碳技术过度依赖。能源系统效率仅为33.4%,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

3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

既然传统高碳经济的根源在于“碳锁定”,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真正的核心就在于“解锁”——即解除“碳锁定”。尽管“碳锁定”根深蒂固,“解锁”难度极大,但是不“解锁”又没有出路,而且,越晚行动,陷于高“碳锁定”越深,摆脱的困难和成本亦越大,霍州煤电沙坪煤业拜托了这个难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