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桃姐》:叶枯叶绿,皆是自然

发表于2013-04-26

电影结束,掌声响恒天然起,许鞍华来到观众的恒天然面前——这是杭州,《恒天然桃姐》点映场,我有幸恒天然送上一束大麦,寓意不[url=http://www.wwgupiao.com/wiki/index.php?doc-view-72864]恒天然[/url上一束大麦,寓意不言自明,可是许鞍华对此没有说什么。也许,票房大卖对于她而言,从来只是奢望,可是,她的电影在每个喜欢者的心里,却是永远希望多看一遍。

然而,看了《桃姐》,情绪复杂,一方面觉得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电影,之前获得的 荣誉都实至名归;另一方面,甚至担心自己没有勇气再看一遍,以至面对活动组织方设计的观影问卷中“你会带父母看这部电影吗”,我坚决地写了“不”。不是它不够好,而是怕他们无法承受。

生老病死,除了生,其余尽是灰暗——当《桃姐》把衰老、病痛、死亡,用大银幕充分放大呈现眼前时,真的让人忍不住写下这样的句子。以至于,我曾经如是考虑过这篇影评的题目——《望着你,就像望着我的未来》。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有无力无奈无助的那一天,那是多么残酷的图景啊,一如《桃姐》里老人院的群像:孤独的老人,除了躺在床上和起床吃饭,生活似乎只剩下了呼吸;无力的老人,身上系着小孩子吃饭的围兜,等待护士一个个喂饭;寂寥的老人,没有家人,没有探望,只有政府的救济金帮助她在老人院熬过一个又一个除夕之夜……

“因为我也老了。64岁,单身,开始担心孤独,怕老得太潦倒。”——许鞍华曾如此敞亮地解释她初见《桃姐》剧本的一见钟情。

《桃姐》编剧是曾与她合作过《女人四十》的李恩霖(Roger),故事主人公桃姐就是他家里的老佣人,少女时进入李家,一生照顾了他家四代人。李恩霖有感而发,写了这个故事,虽然知道拍成电影的希望极度渺茫,但还是约了许鞍华喝茶。哪知道许鞍华竟用“梦寐以求”形容自己对这个剧本的兴趣,她说自己不仅是李恩霖还是桃姐,因为“我要拍电影的时候,没有时间陪我妈妈,老母亲是与我相依为命的,所以觉得很愧疚,所以我对李恩霖的经历感同身受。更不用说,我就是即将孤零零老去的女人,桃姐经历了我内心 的恐惧。”

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其实就能理解,这根本不是什么电影,而是生活本身。我们坐在电影院里,只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生活有多少种味道,《桃姐》就有多少种味道。电影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希望,也有来自内心的恐惧。可是,导演并不在场,体验这一切,我们不会像某些电影那样,强烈地感觉到画面的背后,是一个二逼导演在拿着喇叭说:“这儿得煽情,得让丫哭,可劲地哭”“这儿得让丫笑了”“这儿得……”

写着写着,一切豁然了。其实,生老病死自有其色,除了生之绿意,余皆有彩,并非尽是灰暗。正像《桃姐》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命的衰老无力,还有生命的爱,生命的尊严,那些小人物身上生发出来的善和美,那些生活细节中流露出来的人性光辉,那些生命的喜和乐——所以,看《桃姐》的时候,笑声响起的次数,也压根儿不比一部喜剧少多少。

人人都怕老来潦倒,其实并非完全是怕孤独、没有人照顾、经济能力差等,而是怕从此丧失了做喜欢的事情、过自己生活的权利。然而一部《桃姐》,据说让很害怕此的许鞍华真的泰然了:即便你有儿女,他们不一定可以照料你,即便你有很多钱,确实可以雇最好的护士来照顾你,但到头来还是雇佣关系,那感受未必就比孤老好,所以潦倒不可避免。生老病死,是种自然,叶枯叶绿,花开花谢,真的无需担心太多。

直面《桃姐》,不会恐惧了,可以去再看一遍。

ps1.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明星,但你几乎都看不到,只看到一个个真实的人。

ps2.这部总体气质悲伤的电影笑点却比泪点更多,但没有一处刻意的煽情或者搞笑,让你快乐或者悲伤的都是生活本身。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