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幼升小” 愈演愈烈 重点 费达25万

发表于2012-06-08
“幼升小” 、 园 集团副校长闻列出了北京部分重点 费情况。其中,景山 以25万元居榜首, 以18万元列在榜眼,实验 以17万元成为探花, 、府学胡同 、史家胡同 、中关村三小、中关村 、中关村 、育民 、 等 分列其后,其 费价码皆在10万元以上。
发表于2012-06-08
 新闻回顾

日前, 部公布《治理义务 阶段 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坚决制止义务 阶段 乱收费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八条措施有两个明确的量化要求: 和“ ”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不能超过10%, 高中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招生 不低于30%。

“幼升小”是学龄前儿童升入 的简称。

这两年来,“幼升小”的 热步“ ”后尘,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和复杂,出现了以钱 、考试 、共建等多种方式。

新近公布的“教八条”,首次对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进行量化限制,旋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人户分离考验下,怎么才算正常跨区域招生?在即将到来的“幼升小”高峰年,这一举措会否使 更加极端化?热点区域 房价格会不会再度走高…… 
注:本文为2012年3月《北京日报》文章

发表于2012-06-08

两份 报告同一“声音”

“幼升小” 不逊“ ”

“教八条”公布的前后,两份出炉的 报告同时指出,北京“幼升小” 竞争不逊“ ”。

3月1日,21世纪 发展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 蓝皮书:中国 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从全国数据来看,“ ”的 激烈程度普遍高于“幼升小”,不同城市两个阶段的 激烈程度差别较大。但是,在北京二者差距最小,“ ”和“幼升小”的 严重性大体相当。与此同时,中国主要城市的公众 满意度已连续三年走低。另外,有接近5成的北京受访者,不太认可有关部门在解决义务 热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1月份,中华 改进社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 改进报告》中指出,在一些局部地区和领域公平状况则继续恶化,令人担忧的是,实现 公平的体制与机制并未稳固建立,社会贫富与权力差距继续扩大,体现在 上的按权力大小 与按给钱多少 的现象愈演愈烈?北京等多个城市的 费额度比上一年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的 由“ ”延伸到“幼升小”,甚至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些中 就近 的学生比率不到20%。

发表于2012-06-08

家长为什么会 ?

《凤凰周刊》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海淀、朝阳、丰台三区的普通中 中,95%的 中一半生源构成为外来务工子弟,因此,一些北京户籍家长,花费大把精力物力,将孩子送入名校。

一位长期研究“幼升小”的教师介绍,西城、海淀、东城是北京 的“高地”,以2011年高考为例,原西城区高考达到600分的学生比例超过25%,海淀12.69%,东城12%。一本线上线率,西城达到77%,海淀57%,东城69%。三区的一本上线率远超过朝阳和丰台。“ ” 方式的多元化、电子 管理的强化,使得“幼升小” 能够为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机会。“幼升小”已在“ ”中变得最为重要。

发表于2012-06-08

花钱、考试 、购买 房

“幼升小”暗战升级

这两天,皮皮总在跟妈妈念叨:幼儿园小天使班上20多个小朋友只剩下一半了,他的几个好朋友已经去读学前班了。

皮皮妈妈一打听,原来这些家长听说很多 时都要测试,担心孩子在“幼升小”的 竞争中落后,于是提前进 前班里学习识字、速算等课程。

为了争抢 资源,北京市一些高认知度 的“幼升小”举行选拔性测试,内容包括数学、识字、特长等,有的 甚至要单独考家长,了解家长的 程度和职业背景,测试家长是否具备能够辅导儿童的知识水平。各种各样的 类网站上,充斥真假难辨的“幼升小”试题,题目来源号称来自实验 、培新 、和平里九小、黄城根 、双榆树 等 ,试题后面还注明共建考题、跨区 考题等字样。

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曾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 的“幼升小” 试题。不少网友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这些试题有多雷?不妨看一个例子:“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是谁?”参考答案居然是:姚明。

“幼升小” 费也广为社会诟病。著名“幼升小” 、 园 集团副校长闻风列出了北京部分重点 费情况。其中,景山 以25万元居榜首, 以18万元列在榜眼,实验 以17万元成为探花, 、府学胡同 、史家胡同 、中关村三小、中关村 、中关村 、育民 、 等 分列其后,其 费价码皆在10万元以上。闻风表示,这些数据来源方式有三种:一是家长交款的票据,且有至少三个家长佐证的;二是银行门口蹲点调查;三是与 核实过的。然而,所公布的 费还只是取中,不是最高的。

房也是这场金钱比拼游戏中的一环。李先生为孩子 早早购买了 房,其结果是:原本需要9万元的 费,他只花了4万元。他说,孩子一毕业把房子卖掉,还会有其他家长接的。

某地产中介表示,北四环海淀、朝阳两区一条马路相隔,海淀的房价每平方米就要比朝阳高1000元。另一个事例是,北京市海淀区四环内有两栋楼房,两者相距20多米。都建于1988年,建筑风格和楼层结构也完全相同,但价格却相差8000元,原因就是其中一个小区属于 房,是中关村 等重点 的 范围。

发表于2012-06-08

“双限”如何实操

“教八条”引发联想

“教八条”的出台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有网友称,前所未有!这次“教八条”的不同寻常之处就是明确提出了量化要求, 具体明确,?要量化内容涉及了目前“幼升小”、“ ”最热点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

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有两个量化要求。一是10%。免试在户籍所在地就近 是理想目标,这次的措施提出了要合理划定 招生范围,跨范围招生的比例不能超过10%,低于的要巩固并努力逐年减少,高于的要制定3年计划,逐年减少到10%以下;

二是30%。措施要求要将 普通高中的招生 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现在已经高于30%的要巩固提高并逐步扩大分配比例。

很多家长表示,这份文件出发点很好,明确了目前造成“幼升小” 热的原因之一是热门重点 不合理,拿出了本该给本 孩子的 给了非本 的关系户、条子生等。同时,文件要求公办 根据 招生规模、生源数量等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确保就近 的新生占绝大多数。这有利于进行社会监督,本身就是 公平的体现。

也有家长表示,如今城市人口流动性大,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免试在户籍所在地就近 ”这一理想与现实差距甚大。如果单纯按户籍来分的话,这对北京本地生源很不利,毕竟外来人员购房、租房政策相对灵活,获得理想的 可能容易,这会造成?的不平等。

“教八条”出台不久,“幼升小” 、 园 集团副校长闻风就撰文指出,“教八条”中的“双限”政策,可能使得现行的“幼升小”、“ ”面临一场风暴。

闻风认为, 普通高中的招生 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这一政策进一步强化了 强区的地位, 强区在“幼升小”阶段将涌入更多的“实力”家庭,这使得 强区、 弱区在生源结构上将呈现越来越大的差异。对家长而言,“幼升小”阶段进入一个 强区,在孩子同等智商和同等努力的条件下,可能面临完全不同的机会。

另, 强区之间为了互相竞争,10% 的允许进入,将在“最有实力”家庭、“最有实力”孩子展开激烈竞争。 生源的争夺极有可能更加白热化,这可能是高认同度 、 通过学习实力、成绩评价录取孩子的最有效通道。

发表于2012-06-08

观点

国外 观

不适宜中国国情

学博士 朱家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义务 阶段的 政策出现了一个逆转:从限制 到鼓励 。

“就近 ”是 各国在普及 以后所采取的通行做法,是发达国家在义务 阶段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各州均实行“划分 、就近 ”的政策,受 者一般只能在 内到公共 当局指定的公立 就学。 只限于少数富裕家庭选择私? 。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对义务 阶段的 政策作了重大调整,逐渐放松了对就近 的限制,甚至推行鼓励 的政策。

在美国,家长可以通过获悉各校 学生的成绩报告卡,为其子女做出基于这些信息的 选择。同时,推广 券制度,即如果 连续三年不能提高其学生的成绩,则家长有权用公共经费为其子女选择其他公立或私立 。

与美国一样,英国也广泛推行 政策。 被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家庭是市场的消费者,可以根据 的办学质量为子女选择 就读。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在尝试推行 政策。就连限制 最坚决的以色列,对 划分规定的执行也越来越松弛了,这导致以色列出现了两种类型的竞争:一是学生家长之间为给子女选择最好的 而进行的竞争;二是各 之间为吸引好学生而进行的竞争。

国外 政策的实际效果,目前还缺乏明确的结论。但就我国而言,应审慎对待 制,至少在近若干年内还是应该坚持就近 政策。

因为:第一,推行 制,有可能加剧义务 阶段 机会的不平等。我国同一地区公立 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具备平等的竞争起点,如果推行 制,更容易造成义务 阶段 机的不平等。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对西方国家可能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对我国则未必奏效,甚至是不公平的。

第二,近年来的 实践表明,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推行 制的条件。即便是同一区域的 之间差距不大,推行 制——走 市场化之路,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否则“容易使学生成为 公司谋求利润的牺牲品”。

发表于2012-06-08

环球视野

印度

从幼儿园开始

英国 房同样热门日本 超标就抽签

印度很多条件好、 质量高的 ,提供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高考前的 ,能否进入一所好 的幼儿园,就关系到孩子能否考上好大学。因此,每年11月到12月,大城市的父母和他们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了一场“幼儿园 战”。一些比较好的公立 ,每个 大约有20个孩子竞争。

有 规定,家庭中有校友或有亲属在读的加30分,家离 近给40分。由于录取必须得55分,意味着 的至少需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之一。印度一些幼儿园的 费用甚至超过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5万卢比(1美元约合46卢比)的 费用。新德里和 地区好的幼儿园 费用大约在7.5万卢比,每个季度还要交1万到3万卢比不等的学费,以及每年上万卢比的交通费和IT费等。

发表于2012-06-08

英国

房同样热门

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理想的 ,英国家长也会殚精竭虑为儿女就学奔忙。一般情况下,与 的距离是决定孩子能否进入优秀公立或教会 的关键因素。于是,一些类似于“ 、 、还是 ”的广告成为房地产商的卖点。一家咨询公司研究发现, 公立 和 的住宅,比一般的住宅价格高出10%以上。

此外,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 ,?填写住址信息时,不少英国人存在作弊行为。其中包括:将 的祖父母的住址填在申请表上,或者在 购买房产,然后再租给别人。还有的家长冒充某个已经在 的孩子的兄弟姐妹,以便在排队时能够靠前一点。

日本

超标就抽签

日本 界在公立中 实行 选择制度,以此激发 活力。为避免 人数过于集中在传统的“好 ”,日本规定每所 招收 外学生的人数。若申请 的学生数超出规定人数,则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日本 界要求小模 办特色 。如办个别学习推进校,根据每个儿童、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此外,还有 初中 推进校、国际 推进校、公开授课推进校等各种特色 供家长选择。

美国

一般不得跨区

美国人也有每年交数千美元的学费让自己的孩子 的,前提是这些 尚有 接纳,但这类事情并不普遍。

同是公立 ,但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公立 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纽约拥有全美最大的公立 系统,有1291所中 校和 机构,在?学生达108万人。都遵照就近 的原则。市 当局将全市划分成几十个 ,然后按照住所到 的距离、交通状况、 设施利用情况、社区具体需要等因素,决定学生上哪一所 ,没有特殊原因的一般不能跨区 。

发表于2012-06-08
难怪 房只升不降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