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永泰经济(上)

发表于2008-09-09
 出西直门向北,沿学院路行十公里,有一个地方叫清河。清河从前是个镇,颇有些历史,清河毛纺厂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厂。现在这里早就成为北京城区的一部分了,辖属海淀。八达岭高速公路的西侧是原清河镇,路东则不算清河了,这一带现在叫永泰。
     永泰这个地方是近几年才有的地名,从前这里叫马房,是东升公社下的一个大队,后来是东升乡的一个村。东升乡这个名字,现在也没有多少知道了,当年的东升人民公社可是非常了得,南抵西直门,北达西三旗,这规模相当于一个规模不小的大城市了。如今东升乡的辖区越来越小,马房村也变成了永泰小区。
     关于永泰小区之建成,我曾多次从不同人嘴里知道一点皮毛,不知道是否当真,所以如果我错了,也希望当事人不要怪我,只当我以讹传讹好了。
     且说马房村有个书记姓谢,煞是了得,有能力,有手腕。他在没有立项的情况下,把本村的土地拿来与一家开发商进行谈判,又有说法说这个永泰小区,就是谢书记带着马房村的村民自己开发的。谢书记在开发这个小区之前,就掌握了赚钱的路数,据称西直门外第一家保龄球馆,就是谢书记开的。谢书记的说服力非常出色,二炮总部设在清河,他们希望找一块地建立自己的装备部。谢书记于是就找了上去,三下五除二,就与二炮签定了协议。但没过多久,二炮当局就发现自己上了当,因为老谢并没有国家的批文,农村的土地不能说开发就开发,于是二炮以诈骗罪为由,把谢书记告进了监狱。谢书记进了监狱后,二炮也并不舒坦,因为木已成舟,骑虎难下了。思量再三,二炮还得把谢书记保释出来,勒令他务必把二炮要建的楼建起来。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军队大院,二炮装备部。
     永泰小区分东西两块。整个小区的开发是先西后东,先南后北。是一个典型的中低收入居住区。社区约有四万人口,据我的不完全、不正规的调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当地的原住民,就是马房村的农民,一是城里拆迁的居民。那几年,正是西外拆迁、两广大道拆迁、平安大道拆迁。很多老北京们拆迁后,拿了政府的补偿金,跑到北郊来房子,买便宜的房子。他们就成了永泰的居民。除了这两种居民外,当然还有其它不同性质的,这就与其它小区没什么不同了。其中华北电力大学因为北京校址距此不远,所以在永泰买了很多房子,给教师住。我在永泰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经过了几年的开发,永泰现在成了一个成熟的社区,生活起来很方便。道路也修得笔直、宽阔。说到街路,小区中央的永泰庄路修好后好几年的时间里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直到这一两年,才补齐了。最早的永泰小区全是低层建筑,标准的六层楼,预留的车位很少。现在情况变化了,在原永泰小区周边的一些土地被其它开发商开发出了高层建筑,比如八达岭高速路边的“永泰园”。
     永泰小区里永远都让人觉得挺热闹,每座楼前总坐着一些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其它一些小区大不一样。这里的一些居民们,从前是生活在同一个大杂院儿里,如今搬到了同一座楼里,他们当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了,每家的事,大家都知道。他们搬个小板凳,坐在楼前,那亲切的劲儿,就好像还住在一个院儿里。他们当然也吵架,风风火火地,吵得凶。我观察到小区里有为数不少的家庭似乎没有工作的人。他们靠出租房屋作为经济来源。一套两室的房子,每月可收入两千多块钱,如果拥有的还不只一套可以出租的房屋,那么这收入也的确挺稳定。永泰的“超市发”超市里,卖武汉风味的鸭脖子。卖鸭子的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女人,爱说话,嘴里总是有说不完的牢骚话。前几天我去,她嘴里念叨着,下个月就不干了,收入太少,一个月只有八百块钱,“一站一天啊,太累了”,我问她,不干这个了,准备去干嘛呢?她说,什么都不做了,把房子收拾收拾,出租呗。说完这话,她瞟了一眼旁边的几个超市里的“厂家信息员”们,一努嘴,说,“跟她们比,咱北京人就这点优势呗,有房子。”
     什么人是租房的房客呢?操外地口音的、戴眼镜的、男男女女总腻在一起的年轻人们,他们是主要的房客,也有租用廉价的地下室的房客,他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永泰离清河很近,走行十分钟可到。清河是北京一个交通要站,几十路公交车停在那里,从那里去哪儿都方便。另外,永泰离中关村的上地开发区很近。上地这些年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里面的员工大多需要找个房子住下来。所以永泰的房子不愁租不出去。
     小区中央的永泰庄路很宽,两边有好多门市房。五年前,路两边的门市,齐涮涮地开发很多餐厅,各种风味的都有。但总的说来规模都不大,以中档为主。但是没过多少天,大家就发现生意都不太红火,大家都勉力维持。直到非典时期到了,大家全都关了张。等到口罩摘下去的时候,重新复业的就没有那么多了。五年前永泰最大的商店是一家“稻香春”(不是稻香村),但非典后,他们也关了张。稻香春的房子位置很好,但就是一直没有租出去。直到这几天,那张风雨中飘摇的稻香春招牌才被取下,看来有新的用场了。我曾经粗略地算过这处房产闲置的损失金额,这几年,应该损失了几十万。
     稻香春当年撤离永泰前,我就有预感。因为一家利客隆分店改了名叫“超市发”,从背街的胡同里搬到了主路边上。它离稻香春只有一百米远。而稻香村的西面,大约二三百米处,又开了一家“小白羊”。说起“小白羊”这个专门在城乡结合处建店的超市联锁店,在永泰就有两家。又过了些日子,规模更大的“泰乐福”也开张了。老字号稻香春就没有再存在的必要了。随着老字号稻香春搬走,它的邻居“神草药店”也改弦易帜了。神草药店的服务还不错,药品种类齐全,营业面积不小,有坐堂医生,有注射室,处置室。但是后来被同仁堂收购了,现在挂着同仁堂的招牌,楹联上书:“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发表于2008-09-09
 
发表于2008-09-09
 
发表于2008-09-10
 咱们小区成立业委会真的很不容易,你也是当初的积极分子,公章一直在您手中,后来通过罢免程序罢免了那个十恶不赦的人(从您以前的愤怒中可以看到,我也曾经加入了声讨的行列),罢免以后,你们这一届却把业委会给搞没了,你保管的公章也交给不该交的地方,我想问的问题是:
A,为什么把公章送给和小区没有关系的街道呢?什么目的呢?
B,后来的业委会全力以赴完成了推翻第一届,为什么突然都辞职呢?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你们联合起来推翻前一届业委会,不会有第二届业委会,普通业主不会去闹这个事情的,既然推翻了,应该好好经营业委会,而不是仍了。
C,您觉得第二届业委会是负责的吗?
D,你们都辞职了,为什么后来没有任何人再站出来说明呢?
E,我记得第一届的时候,你们业委会是很团结的,一致对外,不畏艰难,到后来为什么让起先和你们敌对的人一起联合起来反对你们自己呢?
F,我看了您很多以前的帖子,您的总体思想是业委会的垮台归咎于某某,你们自己毫无责任,您是怎么认识的?您是否觉得大家都和您的想法一致吗?
G,如果公章不交,我们仍然有很多机会完善业委会,请问,交公章是在什么决议下交的?我认为当时你们已经没有决议权,在没有决议权的情况下,谁给剩下的几个人那么大的权利呢?
发表于2008-09-10
 
发表于2008-09-12
 
发表于2008-09-12
 
发表于2008-09-12
 
发表于2013-02-17

这个是我见过的写永泰地区实际情况的最好的帖子,可惜一直不温不火,在这里呼吁住在永泰地区的,不管是房东还是租房的,都来看看。这对我们了解身边的当下实际情况和历史都大有裨益。

发表于2013-02-18

我可以算是清河以致永泰地区的老人了,不过楼主所说我还真是头一次听说。老谢我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识,他是74年从海军复原到永泰大队的,他在当书记期间还是少有的为百姓办事的干部。至今在马房村也有不错的口碑。远在清河公社时期,永泰和马房不是一个大队,只是东升和清河两个公社合并以后才用马房这个名称,现在宝盛里一带是马房大队范围,永泰园小区基本是原来永泰大队范围。新地标占用是水暖二厂的地。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