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面孔

发表于2005-09-05
  小时候,段枚焱和人打架,父亲一把将他拎起拖回家里,从不打骂。但父亲那种失望的眼神让他毕生难忘。
  儿子三岁时,段枚焱带他去爬北京的香山,不准坐缆车,一级一级台阶地数,一直上到山顶。儿子欢呼雀跃。
与当年父亲对自己的教导一样,段枚焱对儿子选择了身教,而不是言传。因为前者更有说服力。他也教儿子背诵“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类的古训。儿子摇头晃脑地念,他在一边笑得像个孩子。与儿子在一起,是他最快活的时光。
重视精神传承的段枚焱,更加追求个人精神空间的独立与开阔。但人在江湖,很多时候并不能兼顾。于是,我们看到了段枚焱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
商人段枚焱精明强干,有完美主义倾向,在员工面前威严冷峻,在生意伙伴面前睿智健谈。一个公园五号让几乎所有的北京人都记住了这个富有诗意的楼盘,也让同行对朝阳大地刮目相看。
在千年时间画廊这个可以边喝咖啡边聊天的休闲空间,这个小眼睛的男人露出了他最温情和宽厚的本色一面。我们把所有的商业话题都抛到了一边,在文化与理想,精神与情怀,故事与细节之间穿梭游走,一个戴着商人面具的学者形象渐次清晰。对财富没有太多的追求,对精神空间则有着无限的延伸渴望。爱家爱亲人胜过一切。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谈甚欢,对话不投机者保持沉默。沉重面具后的双眼其实随时渴望新鲜的呼吸。
在顽固地抵抗商业泥沼的吞扯之下,中国也许因此少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企业家,但却在众多缺乏个性的商人之中多了一个情感充沛的学者。段枚焱的另一副不常为人见的面孔因而鲜活生动。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