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孔雀>:四个词语

发表于2005-04-03


如果


如果,我们的生活有如果,那么一切将面目全非。

如果这个词语,宛如华丽的肥皂泡,我们看得见它的美丽,却不可真实的触摸。《孔雀》将
人一次又一次带入这种假设的境地,阳光金灿灿的扑面袭来,摆脱不了的仍然是周身清冷。

如果姐姐如愿当了伞兵,如果哥哥得到了他的爱情,如果弟弟将读书进行到底,如果爸爸妈
妈换一种方式帮助他们成长,如果他们集体看见了正在开屏的孔雀……可事实是,如果充满
了对现行生活的不满,充满了悔意和沮丧,充满了柏拉图式的满足,充满了无可奈何的幻觉
……如果并不能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注定了他们疲惫又忧伤的朝着既定方向而去。

看《蝴蝶效应》,便可明白,蝴蝶翅膀的扇动可以引起另一地的大风暴,某一小细节也足以
颠覆解构整个人生,我们不能妄图掌控或安排。在自以为走上了自己意志之路时,其实它已
经偏离的更加遥远。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如同顽固的水泥雕塑,不可追溯不可逆转不可更改
,它已经生硬的伫立在那里,它一直在那里。

没有如果,所以不断的制造绚烂的假设,只会让人更加怀疑目前的路,灰暗又迢迢,但其实
,真走上了如果中的路,又将在假设中憧憬另一个如果中的路,这是没有止境的欲望,对可
实现生活的厌倦和对不可实现生活的构想,让我们疲于应对自己真正能够掌握的,结果是,
我们将永远被一种强大的遗憾和莫名的伤感所裹卷。

张扬


张扬是一个长着羽毛会飞翔的动词。

全片中,最喜欢的一段,是姐姐疯狂地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部系着一个被风涨的鼓鼓的降
落伞,姐姐落选伞兵后,第一次这样快乐,整张脸庞绽放出光彩来,她双手脱把,高高举着
,嘴里喊着别人听不懂的声音……街道两旁衣着黯淡的人,面目模糊,衬托着惊世骇俗的姐
姐更加夺目。这一段,让我读到了张扬。

张扬是属于青春的词语,它是欢快的动感的激烈的残酷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奋力从平
庸中挣扎出来,不甘渐渐被那群面目模糊的人同化,恨不得从骨子里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哪
怕这种能量可以把人摧毁……却依然向往……

可张扬这个词又注定了是短暂的,如同白驹过隙,世俗生活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分解了它稀
释了它,其中甚至包括自己最亲的人,比如为姐姐打镇定剂的妈妈,比如强行给绝食的姐姐
喂馒头的全家人……渐渐的,没有谁记得它曾经出现过,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忘记了。

当姐姐在水池边刷着液体瓶子时,她是不是还记得那个在街道上骑着自行车的她,她是不是
还记得自行车后面高高扬起的降落伞像开屏的孔雀般美丽,她是不是还记得她也有过饱涨着
梦想的青春?

很少有人能体会到坚持张扬的后果,这个短暂美丽的词语像极了残酷激烈的青春,昙花一现
却留下袅绕一生的余香,我们有时候偶尔会想到它,却最终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拥有过它。


压抑


压抑如同环伺我们周围的魔鬼,把风生水起的生活搅和的仿佛加了水泥混凝土般。

《孔雀》除了让我闻到熟悉的味道外,比如装在输液瓶子里的西红柿酱,比如房顶上晾晒的
白被单,比如街边爆苞米花的大爷,比如罩剩菜剩饭的那种纱网……有人说《孔雀》是模糊
了年代的,看不出时间概念,可我不这么认为,从头到尾,都是八十年代的痕迹,这些是我
熟悉的痕迹。

除了这些熟悉的味道外,更多的就是自始至终弥漫的压抑。我没有见过这一家人真正的开心
笑过。影片的色调有些怀旧有些灰暗,包括他们叙述的旁白,那种有一些苍凉和无奈的声音


压抑是什么?压抑是妈妈代姐姐向那个摔伤的孩子的家人道歉,压抑是爸爸代哥哥向冻伤的
师傅道歉,压抑是妈妈为哥哥掏钱雇那个女孩子来家里吃饭却被拒绝后全家人的沉默,压抑
是弟弟帮姐姐去书店买两毛四分的性知识手册,压抑是黑暗中弟弟朝哥哥水杯里放老鼠药,
压抑是妈妈将放了老鼠药的水喂鹅吃鹅垂死的挣扎,压抑是全家人在大雨中抢救着刚做出来
的煤球,压抑是弟弟听见自己喜欢的女生说可怜他后呆立的身影,压抑是爸爸发现弟弟书中
夹的女人裸体画后的咒骂和弟弟抑制的哭声,压抑是哥哥娶了农村跛脚姑娘后两人拖着沙锅
摊子走在寂静无人的夜里留下的长长影子,压抑是姐姐遇见年轻时爱慕的伞兵后蹲在西红柿
摊边脸部扭曲的哭泣,压抑是他们一家一家走过笼子中的孔雀却始终也看不见孔雀开屏……

大时代的压抑,大环境的压抑,辐射影响到家庭的压抑,个人的压抑,每个人都在压抑中成
长,在压抑中变态,在压抑中屈服,在压抑中接受……压抑甚至让我们连哭都不能尽情的哭
,看这部片子,我不能让自己流眼泪,但摆脱不了的是悲从中来的凄凉。


理想

理想应该是一个我们永不可抵达的形容词。

对于影片叫《孔雀》,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的理解属于消极悲观的类型。

看结尾,动物园中笼子里的孔雀,姐姐一家走过去了,百般逗引,却不能招惹孔雀开屏,哥
哥一家经过,仍然不能让孔雀开屏,弟弟一家在笼子前,结果如前。于是他们想,这个季节
孔雀是不会开屏的,孔雀开屏是不可能也不存在的。但他们全部走过以后,孔雀竟然真的开
屏了。

我想,孔雀开屏也许隐喻着他们曾经的梦想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姐姐努力争取却依然错失的伞兵生涯,以及她想象中的爱情,那个从天而降的伞兵,她一直
以为他爱着她。可事实是,姐姐永远没有做伞兵的机会,而多年后在街上与当初英武如今猥
琐的伞兵邂逅,伞兵压根没有认出当年的姐姐,她最后的幻想也彻底破灭。

哥哥虽患脑病遭人欺辱戏弄,但仍有关于爱情的梦想。他每天执著的在棉纺厂门前等待那些
下班的女工,并为他唯一一次的爱情神情恍惚以至于丢了工作,还有他等陶美玲下班时,手
中高高擎着一只巨大的向日葵,也许他以为向日葵可以帮助他找到阳光的方向,可事实是,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第一次见面便拳脚相向的、目的明确为嫁到城市来的、精明的农村跛足姑
娘。

弟弟是失败的最莫名其妙的一个人。他几乎没有什么更具备高度和质量的梦想,他仅仅是希
望没有那样一个弱智哥哥,有一个果子假扮的警察哥哥来招惹全班同学的羡慕,他果然如愿
以偿,但谎言被戳穿后他面对的是更大的羞辱和鄙视。他真正开心的一次,便是计划成功后
和果子一起喝啤酒,但紧接着他短暂的闪亮一晃而过,他离家出走,多年后回家,成了一个
没有上进心甘心吃软饭的家伙。

爸爸妈妈一直希望孩子们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安排生活,过上世俗认同的好日子,可他们一
次一次失望和失败,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不对了。

这是多么普通的一家人,有理想主义的,有实用主义的,有无为主义的,如同中国每一个家
庭,如同我们身边的人或是我们自己,不管是怎样的出世入世,不管是怎样的消极积极,不
管是怎样的挣扎或屈服,不管是怎样的理想化或现实化,他们的结局都是一致的——永不可
抵达他们所期望的生活。

当他们的所有期望烟消云散,他们以为那种理想是不存在的,如同他们没有看见孔雀开屏,
便以为这不是一个孔雀开屏的季节,以为孔雀不会开屏。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他们没有实现
的生活,就是那只在他们离开后开屏的孔雀,是存在的,是真实的,是可期待的,是可实现
的……但因为他们的忽略,他们不会看见,由此也可认为那是根本不存在的。

或者说,我们得到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终极一生,也永远不可抵达自己的理想生活
。孔雀是会开屏的,但他们看不见,我相信,那理想生活也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不给我们
抵达的路径,它永远只是我们难以实现难以触摸的想象罢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