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余晓平:中国成头号制造国的喜与忧

发表于2011-03-18
文/余晓平

中国成为 头号制造国,取代了美国独霸百年的历史地位,的确是一件 可喜的事情,这说明政府为庞大的闲置劳力找到了安置的地方。这本来就是一个国家政府所应该做的事情,一个国家的人口或多或少,多有多的好处,说明劳动力多。少有少的坏处,就是劳动力太少,政府必须根据这个国家的人口特点制定相关的政策,这才是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绝非政府养了百姓,本质上是政府从另外一部分人那里拿来钱养另外一帮人,这其实是政府无能的表现,说明管理不当。被养的那帮人乐了,其实也分不到多少钱,而被收走财富的一方呢?这就本身破坏的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还有经过政府一道手的折损呢,更不用说政府的贪腐了。其实这么多年来政府只起到了一个均贫富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里面的人却享尽特权和贪污腐败。

一个优秀的政府应该是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的机会,让百姓自己养自己,自己赚钱自己花。尽量少拿出来钱养另外一帮人,少拿出来钱养政府,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劳动能力。改革开放以后,引进西方的市场经济,允许个体经济,私营企业的存在,采取税收制度才真正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配置。单从就业率来看,改革的过程似乎把一些人弄得下了岗,但是在岗的人效率却大幅提高了。走向民主的过程其实就是分配机制走向合理的过程,分配机制的合理可以促进生产效率,这是一个经济学原理。

当中国成为 加工厂的同时,与之相伴的问题却接踵而来。劳动力输出的过程其实是把好的东西给卖出去,留下不好的东西给国内。首先这里指的不是商品,而是劳动力本身。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拿一个生产线上的工人为例子,他这一天24小时之内,什么时候的精力最旺盛,一定是在生产线上的时候,要是工作的时候吊儿郎当,早就被人辞退了。也就是说他把自己每天最精华的部分给卖掉了,卖给美国人,或许是全 的消费者了。剩下的是在中国消耗,比方说你病了,伤残了,就连吃喝拉撒都在中国的土地上。可以这么说,能够这个样子还算是最理想的,不知有多少人,包括改革开放之前,自己最精华的东西连卖都卖不出去。说通俗了就是一辈子砸手里了,把自己的精华买个好价钱这是政府必须为国民创造的条件,这一点是当今政府比改革开发之前进步的表现。

劳动力的出口伴随着国土的污染,这就不单是劳动力本身把精华之外的东西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也同时是这件产品好的部分被人拿走了,没用的一切全留给中国了,这没用的一切日日侵害着中国人民。那么我们越是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垃圾的增长速度也会高速发展,同时能源消耗更是高速增长。这个模式根本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的,因为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

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个劳动力的精华是不是卖了一个好价钱呢?我们通常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 廉价加工厂。经常听人在抱怨,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一台几百美元的电子设备利润高达百分之好几十,而给中国的装配价格每一台才几美元。但你要知道,买卖过程当中是卖者定价,你在出卖劳动力的时候并没有生活在美国人的枪口之下,没有在被胁迫的状态接受的这几美元的装配价格,而是欢天喜地,招商引资,好不容易把美国的装配工厂,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拉到中国来,这本来还是地方政府的一个政绩呢。这说明什么?说明你那份劳力只值那么一点钱,能卖出这个价已经相当不错了。否则要么就是人家用枪逼着你,要么就是人家求你,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想得明白。

为什么中国的劳动力只能卖出这么可怜的价钱?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关键的是 问题,是劳动力素质问题,同时也有交易成本问题,也就是中间环节, 是政府搜刮得太多造成的。政府搜刮要是用来使劳动力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也行,加强 也行,但事实并非如此,搜刮完了都拿去腐败了。那么这个社会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使这个劳动力越来越卖不出好价钱。

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这两个概念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完全是天壤之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商品制造过程在这个商品上所占的价值越来越少, 是动用体力劳动的机会也越年来越少。就资料显示,美国的生产率 十分巨大,2010年其制造业产出仅略低于中国,但其制造业的工人为1150万,而中国相同的情况下雇用了1亿人。这样一来作为制造大国就显得 悲哀了。为什么呢?人家美国人整天动脑子提供 劳动,而中国整天忙在生产线上出售自己低端劳力,自己的产品只能山寨别人的,那就在很大程度上让自己的创造力萎缩了。

在商品领域,中国人最让美国人恼火的就是知识产权问题,其实这更应该让我们自己恼火,你山寨别人的同时看似省去了很多研发的成本,但是创造能力就会退化,这个社会没有动力去创造了。那么将来的格局就是人家出 劳动,中国出低端劳动,人家进入良性循环,而我们却进入恶性循环,那不是中国就沦为别人的奴隶了?出路并不是说我干脆闭关锁国不给别人当奴隶了,也更没有能力像在本国奴隶起义一样推翻奴隶主,因为美国人有万里之遥呢,航空母舰还没有完全造好呢,你有那个本事推翻吗?我觉得,提高国民素质,保护知识产权才是中国劳动力翻身之道。
发表于2011-03-20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