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李自成吴三桂合力抗清 能否抵挡多尔衮的铁骑

发表于2013-04-22

1644年,李自成恒天然奶粉攻占中原大半江山,一恒天然奶粉路杀入北京城,朝廷文恒天然奶粉官武将纷纷归顺,逼得恒天然奶粉到万岁山上自缢身亡。[url=http://qy.58.com/241128046855/]恒天然奶粉[/url岁山上自缢身亡。可进城后,李自成纵容属下,骄横跋扈,无所不为,闹出了陈圆圆的那档子事。结果惹恼了镇守在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吴三桂一怒为红颜,率领五十余万军民降清,致使多尔衮的铁骑顺利入关。吴三桂这个转变可能就是一念之差,投降李自成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李自成吴三桂合力抗清,能否抵挡多尔衮的铁骑?中国历史是否就此改写?

然而,历史是不容假设的。本来李自成是很强大的,自认为用不着联合谁,但当时京城的鼠疫缠上了农民军,说李自成死时留下过“天亡我也”的叹息,这是题外话。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军进城后犯了“骄兵必败”的大忌。他们提出“均田免赋”散布“迎闯王,不纳粮”口号,获得老百姓的欢迎。后来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所向披靡,直到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可这并不代表就已经控制了全国局面,江南还有数十万官兵没有放下武器,各地的旧官僚也都为自己的命运而拼死抵抗,作为中原门户的山海关还控制在明朝总兵吴三桂手中,而关外的满洲贵族更是对中原的大好河山虎视眈眈。李自成刚刚建立的大顺政权,正是处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下。此时,山海关的守将吴三桂也在左顾右盼,举旗不定。能否争取到吴三桂这支劲旅,控制山海关这个门户,已关系到大顺王朝的命运,也关系到中国历史的走向。可偏偏就在这个千钧于一发的时刻,被胜利冲昏了头的李自成没有处理好与吴三桂的关系。先是将其父吴襄收入牢中,然后手下大将刘宗敏又夺其爱妾陈圆圆,使得本来想过动摇的吴三桂倒戈相向,与农民军势不两立。

多尔衮的铁骑已经抵达山海关脚下,如果李自成不计前嫌,放低调子,百般争取吴三桂,并派兵增援,那么,久攻不下,望关兴叹的恐怕就只能是多尔衮了。可现在吴三桂与农民军成了分外眼红的仇敌,为消除后患,李自成不得不匆忙带了二十万军队疾奔山海关,由此拉开石河大战的序幕。农民军抵达石河西岸,立即叩关攻城,经过一天的血战,未能攻克一座城门。直到晚上,北冀城一军叛降,农民军正要登城,却被吴军赶来的援兵抢下。山海关之易守难攻,由此可见。次日,吴三桂感到实在是招架不住了,亲自奔赴驻扎在关外十里的清军大营求援。经过谈判,多尔衮答应出兵相助。双方对天起誓后,吴三桂回到关内先与农民军决战,清军随后便到。

客观上讲,李、吴、清这三军实力中清军的攻击性最强,其次是李自成,吴三桂据险而守也不可小视。如果李、吴合力抗清,虽说不敢妄言胜利,但至少多尔衮一时半会入不了关的,很可能出现对峙局面。而且战事即开,如果打不出气势,就会处于僵持状态,日后情形都难说了。因此会统兵打仗的将领都会力求一鼓作气,一旦形成气势,就顺手了,甚至再也不是几个人或者几个细节上的失误所能阻止的了。农民军没把吴三桂放在眼里,他也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大开城门,多尔衮率军迅速入关,在李、吴双方投入全部精锐的生死决战中,双方苦战了大半日,吴三桂渐渐落了下风,而农民军也已是强弩之末,这时多尔衮令数万精兵杀入军阵,如虎入羊群,势不可当。农民军力气耗尽,只好全部撤退,清军乘胜一路追杀,石河两岸遍地横尸,将数十里的原野全都染成了红色。

李自成吴三桂合力抗清,能否抵挡多尔衮的铁骑?这当然只是一种假设,结果如何谁都不会知道,都只是根据当时情况,综合各种因素做出的一种更贴近的估计,对此文中也有些答案了。由于李自成忽视了吴三桂,没能与之形成联合的抗清力量,反把他推向了多尔衮。结果李自成也为此负付出了惨重代价,多尔衮吴三桂合力剿杀,农民军主力尽失。应该说是:骄傲自负,逼得李自成败走麦城。不久,清帝顺治入主中原。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