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四个月全球六次大地震 专家解读背后六大疑问

发表于2010-04-26
2010年的头四个月已经发生了六起大型地震,地震爆发次数虽然不多但更致命,已造成25万人死亡。地球的活动出现异常了吗?是否进入了地震高发期?地震频发和气候异常有关系吗? [/quote]
发表于2010-04-26
2010年地震爆发次数不多但更致命 已造成25万人死亡

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4月19日报道,进入2010年以来,世界上已发生多次地质灾难。海地、智利、中国发生的大地震,已经造成数千人死亡,火山灰云正在向整个欧洲扩散。上周末,阿富汗、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多米尼克共和国相继发生致命地震。难道地球进入了一个地质活动特别活跃的时期吗?有人甚至提出共谋理论或者其他宗教幻想。[/quote]
发表于2010-04-26
地球并未进入地质活动特别活跃期

但实际上,地球并未进入地质活动特别活跃期,只是人们对地质灾难的关注比以前更多而已。从历史上来看,2010年的地震发生次数并不算多。美国地质勘测局的数据显示,自从1900年以来,地球每年平均要发生16次大地震(里氏7级以上)。在2010年的前四个月,共发生6次大地震,这可能比1986年更糟糕,因为当时全年只有6次大地震;但2010年却比1943年好很多,当年发生过32次大地震。科学家们认为,海地和智利这样引发多次余震的大地震之间,没有互相联系。

那么为何2010年看起来像是特别糟糕的一年呢?这很可能是媒体覆盖增加的结果。上周末发生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地震只造成了三人死亡,如果不是1月份邻国海地刚刚发生过强震,这次地震几乎不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地震并没有变得更加频繁,它们只是变得更加致命。在过去十年间,地震共造成65万人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十年。但是今年,已经有25万人葬身地震之中,这很可能是城市扩张到断层区上的结果。自从2001年以来,中国青海省经历了50次里氏5级左右的地震,但是直到地震袭击人口密集区玉树后,才导致伤亡人数急剧增加。[/quote]
发表于2010-04-26
尽管冰岛eyjafjajokull火山喷发引发整个欧洲大陆陷入混乱,但对于冰岛来说,这种规模的火山喷发却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冰岛正处于中大西洋屋脊断层带上,那里有30多座活跃的火山。本月爆发的冰岛火山与1783年laki火山大爆发比起来显得十分温柔,当时火山爆发引发饥荒,导致冰岛四分之一人口被抹去,并且改变了北欧多年的气候模式。


火山也与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不同,皮纳图博火山1991年大爆发时,曾对整个地球的气候产生广泛影响。但那主要是因为火山灰喷发到10000多米的高空中,那里的强风吹动这些火山灰向更大区域蔓延。

众所周知,飞机和火山灰并无多少交点。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州里道特火山喷发后,将附近一架荷兰航空公司客机拉下来。美国地质勘测局正严密监控阿留申群岛的火山状态,这里是飞机飞越太平洋的交通要道。2009年里道特火山喷发期间,美国联邦航空局曾将那里设为禁飞区。[/quote]
发表于2010-04-26
———— 疑问一 ————
地球进入地震频发期?

“说地震频发可以,但是说进入‘频发期’或者‘活跃期’不太科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这样回答记者的疑问。

他说,在地震学或地质学研究领域,一个所谓的“某某期”至少应该是几百年的时间段。地震不像气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规律,对“频发期”的判断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段的观测检验。

4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研究员也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还不能判断地球进入地震频发期。

他介绍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18次,地震发生得很不均匀,有些年份比较高,有些年份比较低,但是总体是在18次左右波动。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目录统计,今年1月1日—4月15日,全球7级以上地震发生了10次。

但他表示,因为地震发生很不均匀,后面还有8个多月的时间,能发生多少地震,应该实际发生之后才能判断是不是进入了高发期。

关于中国大陆的情况,他介绍说,中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20次,6级以上地震4次,7级以上平均3年2次。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跟全球一样,也不是均匀的,平均水平是多年来统计的平均数。[/quote]
发表于2010-04-26
———— 疑问二 ————

地球进入强震高发期?

1月12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4月4日,墨西哥7.2级地震;4月7日,印尼7.8级地震;4月14日,中国玉树7.1级地震。几次强震后,有人开始讨论地球是否进入到一个强震高发期?

在各方专家的争论中,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孙世鋐研究员算是一个“高发期派”。从今年三月份开始,他在多个场合指出目前地球已进入强震高发期。他的依据是对过去100年地震历史资料的分析。

他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全球没有发生过一次8.5级地震。但自2004年底的印尼9.1级大地震以来5年多的时间,全球发生了4次8.5级以上的强震。

孙世鋐由此提出假设:强震可能存在一个百年周期,每一百年的前几十年容易发生强震,后几十年则相对平静。不过他本人也承认,仅仅由100年的资料来预测百年尺度的周期性也不够科学。

对于孙世鋐的观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震专家说,地震监测台网的建立和完善是近百年甚至近几十年的事,因此目前的地震研究水平和地震资料,很难得出这种“百年周期”的观点。 [/quote]
发表于2010-04-26
———— 疑问三 ————

频繁“震动”是常态?

地震引发的恐慌不可小视。不仅是各国百姓对“世纪末日”充满了猜测,日前竟有国家真的开始筹划“避难”。有媒体援引外电消息称,位于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政府,通过一项五年期的规划,计划建造一种被称为“飞碟”的巨型航空器,平时可以做交通工具,灾难时可以做“诺亚方舟”。

但专家的解释告诉我们,并不是什么“世纪末日”要来了,地震像火山喷发一样,都是地球在释放内部的能量。高建国说:“因为今年的地震发生得多而早,几次大地震碰巧都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加上不间断的新闻报道和比较准确的地震监测,所以人们觉得地震突然多了。”

其实,地球一直在按自己释放能量的需求活动着,大多数时候这些地震发生在海洋或人迹罕至的区域,人们就关注得很少,甚至一无所知。[/quote]
发表于2010-04-26
———— 疑问四 ————
大震之间有关联?

说到近期几次大震之间是否有关联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刘杰认为,只是最近的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在时间上隔得比较短。其实,海地地震是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互相碰撞造成的,智利地震是在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两地相距两三千公里,这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quote]
发表于2010-04-26
———— 疑问五 ————

地震本质上不可预测?

在科学上,地震究竟能否准确预报?1996年,在伦敦召开的“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上,与会者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因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非线性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

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精确地知道大范围,而不仅仅是断层附近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也是不可行的。多数甚至所有的“地震前兆”可能都是由于误释,令人怀疑“地震前兆”是否真的存在。

因此,美国地质勘探局明确表示,他们不会预测地震,只做长期概率预报,对地震灾害做出评估。例如,2009年4月,美国地质勘探局评估说,在未来30年内加州发生6.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99.7%,但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但仍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关于地震各种前兆的可靠性,高建国说:“中国地震学家曾经对地震前兆进行过梳理分析,结论是绝大部分收集到的前兆信息仅有20%以下的可靠性。与前兆表现出最好对应关系的是地下水、地电(hri波)。

高建国统计发现,中国有77次准确预报,包括中短期和短临预报,其中有30次成功预报了6级以上地震。他对地震预报很有信心,但认为只是需要更好地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专家则需要更多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quote]
发表于2010-04-26
———— 疑问五 ————

地震本质上不可预测?

在科学上,地震究竟能否准确预报?1996年,在伦敦召开的“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上,与会者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因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非线性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

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精确地知道大范围,而不仅仅是断层附近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也是不可行的。多数甚至所有的“地震前兆”可能都是由于误释,令人怀疑“地震前兆”是否真的存在。

因此,美国地质勘探局明确表示,他们不会预测地震,只做长期概率预报,对地震灾害做出评估。例如,2009年4月,美国地质勘探局评估说,在未来30年内加州发生6.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99.7%,但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但仍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关于地震各种前兆的可靠性,高建国说:“中国地震学家曾经对地震前兆进行过梳理分析,结论是绝大部分收集到的前兆信息仅有20%以下的可靠性。与前兆表现出最好对应关系的是地下水、地电(hri波)。

高建国统计发现,中国有77次准确预报,包括中短期和短临预报,其中有30次成功预报了6级以上地震。他对地震预报很有信心,但认为只是需要更好地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专家则需要更多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quote]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