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制造”股指期货: 老百姓怎敢玩?

发表于2008-01-09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改变以前“单边市”的格局,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渠道,标志着机构博弈时代的到来,市场的博弈规则也将会更为合理。但是,股指期货投资机会到来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其最大的风险是在操纵下的逼空行情。

在过去的2007年中,股指期货始终是资本市场热门议题,投资者在谈论跌宕起伏的中国股市的同时,必然会提及股指期货以及其推出的时间。可以说,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成为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悬念之一。

步入2008年後,期指推出的时间依然被市场投资者乐此不疲的猜测着,虽然股指期货相关的法制框架构建、操作方法宣传以及风险防范教育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落实,但是至今股指期货推出日期依然杳无音信,给投资者的感觉依旧是“咫尺天涯。”

2007年12月25日,在“2007年中国金融论坛”上尚福林表示,要稳步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深入做好股指期货上市准备工作,推动股指期货安全上市和平稳运行。

尚福林的这番话被普遍解读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很可能会在一些大宗商品期货产品推出之後。而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流砥柱的机构投资者则认为,推出股指期货的技术已没有障碍,关键在于推出时机的选择。

就在尚福林讲话後不久,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有联合各家银行、期货公司、软件公司在上海举行了有关银期转账服务的交流会。这被视为是业内备战股指期货进入最後冲刺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公布、批准一批会员单位,股指期货推出的技术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但是,市场投资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股指期货风险的可控性还是未知数。股指期货最大的风险是在操纵下的逼空行情,有可能成为资本市场强势集团的掠财工具。

由于目前我国大盘蓝筹股中流通股数量占总股本的数量明显不够,在境内上市比例远低于《证券法》所规定的发行量不得低于总股本10%的规定,只占总股本的2%~3%左右,几百亿的市值撬动的往往是万亿以上的总市值,很容易受到人为操纵。

从近期管理层一系列股指期货模拟操作看,沪深300指数将成为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虽然中石油、中国神华等大盘权重股的回归,降低了金融股在沪深300中所占的比例,同时也一定限度上避免了通过操纵金融股的涨跌达到操纵沪深300指数现象的出现,但是这种操纵行为并不会因为几只股票的回归而彻底的消失。

一旦大机构以部分资金猛拉所占权重前几名的大盘股,那麽做空股指期货的投资者将失去生存空间,引颈就戮。这种悲惨的结果也算是烙上了“中国制造”的印记。

要化解逼空行情所带来的风险,笔者认为管理层应有两种对付办法:

首先,大力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如果想要做空者在逼空行情下得以生存,政府应指定相关机构推出融券业务,可以让做空者增加他们手中的筹码,而且到期仍需归还给相关部门。这样不仅可以使市场中逼空行情的始作俑者有所顾忌,同时也给了做空者一定的操作空间。

当然,推出融券业务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指定相关机构推出融资业务,目的是为了放大资金,使做多者同样拥有与做空者对垒的武器。不过,这样做的後果是,有可能使风险进一步加大甚至达到失控的境地,严重的会危及整个中国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另一个方法就是,政府在“适当时候”释放出国有控股的股份,抵抗逼空者。这样做的结果是股指期货从逼空者操纵变成政府操纵的工具,因为只要政府不断向市场释放股票增加流通份额,就会使做多逼空者一败涂地。不过,如果这样做,政府的信用在民众心里也会直线下降,人们会把矛头指向政府,认为政府成了最大的操纵者。

相对于第一个方法而言,释放国有股份并不是明智之举,其负面效应还不止如此,当政府释放股票时会严重影响市场中相应股票的价格,这不仅阻碍了资本市场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会打乱市场秩序,使投资者在投资这些股票时产生恐惧感,尤其是投资预期。

总的来说,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自有非流通性、沉淀资本等特性,以及投资机构的不平等机制,导致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成倍增加,行政风险虽然可控,但是一旦叠加到市场风险上,其威力就不容忽视。管理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仅仅靠行政干预或者提高保证金是远远不够的。

以例说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搞过汇率期货和国债期货,在海南搞过利率期货,在深圳搞过股指期货,最後都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操纵集团的存在。防止股指期货成为资本市场强势集团的又一掠财工具,应该成为风险控制体系的重中之重。【转】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