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以猜嫌致隙

发表于2012-07-26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被称为“东晋二王”。献之官拜中书令,就是宰相,又称“王大令”,尚新安公主,就是做了驸马。

王献之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王羲之偷偷从背后拔其笔,拔不下来,叹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献之小小年纪,曾在墙壁上书写一丈见方的大字。有数百人观看,王羲之很赞赏。一天,驸马、权臣、大司马桓温要献之写扇面,不小心,笔误落,因画作黑带白点的母牛,灵活机变, 巧妙。献之死后,他的哥哥徽之,“奔丧不哭,直坐灵床上,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月余,也亡。

王?(350?401年),字元琳,小名法护,东晋著名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从侄(堂侄)。早年为桓温的下属。时桓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委托王?,文武数万人,?都识其面。后任征虏将军、中军长史,官尚书令。

?兄弟都是谢(安)氏女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既与?绝婚,又离珉(?弟)妻,谢、王二族,遂成仇衅。王?有心量,他既与谢安有隙,闻谢安死,不顾族人劝阻,直到谢安灵前,哀哭甚恸。

晋帝雅好典籍,王?陪侍左右。

王家长书法,但短寿???五十二岁、弟珉三十八岁、父洽三十六岁。?生五子,都有高名。《晋书?王?传》评论曰:“?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 在《快雪帖》、《中秋帖》和《伯远帖》法书“三绝”中,以《快雪帖》最负盛名。

《快雪帖》为王羲之写,是一件尺牍,纸本,纵23厘米,横14.8厘米,不足一平尺,三行,二十四字。原文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帖后有“山阴张侯”一行四字,仿右军书,不知为何许人。左下角有“君倩”二字题名。帖上所钤鉴藏印章很多。此帖题跋之多,实属历史罕见。《快雪帖》册前有乾隆帝亲笔绘制的《云林小景》,册前和册末分别有董邦达、张若霭奉乾隆帝之命所作《晴雪图》和《雪梅图》。这幅宝帖,前有“快雪时晴帖,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真迹”。乾隆帝题跋款一行小字,题款前空行顺序有“神品”、“鉴古”、懋勤殿鉴定章、王延世鉴赏之章等八方印章。帖后有赵孟?、乾隆帝等的题跋。有人统计总共有大小约一百九十五方印章。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