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北京2006年房地产市场展望伟业顾问 中原顾问 两大报告出炉———有共识 有分歧 各持所据

发表于2005-12-20
明年的房地产市场到底是什么样?

无数人在想,无数人在说,无数人在迷茫。

事实胜于雄辩。北京两家颇负盛名的房地产顾问公司年底拿出了他们的预测报告。虽然不是百密无疏,却也是有理有据。

最有意思的是,这两家的报告不仅在大方向上颇有默契,而且在同一方向上用不同的思路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耐人寻味。哪些数字更有道理?

还会有公司拿出他们的成果,我们还会关注。但面对烟雾缭绕的房地产市场,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是智慧。
发表于2005-12-20
■伟业观点

政策趋于平稳,调控精细入微

2006年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层面的关键词主要是“平稳”和“细化”,尤其是针对北京地区不会出现更为严厉的宏观层面政策。然而,2005年的若干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会有一些后续的具体执行细则出台,进而对市场产生局部的影响,例如税收等政策的细化可能对二手房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总体来看,宏观调控转向“微观”调控,平稳的政策环境将使得房地产发展商及购房客户均有较大信心,对年度市场的发展保持乐观积极的预期。

■中原观点

明年的宏观政策将稳中微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表示,明年中国既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又要坚持稳定政策,同时要适时适度进行微调,以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总的倾向是实现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互补充和良性互动。因此,我们预计明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其中住宅产业政策形势谨慎乐观,以结构性微调为主。土地政策不会有根本性的调整,而信贷政策将在银行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

■伟业所据

回顾2005年全年市场表现,可以认为宏观调控在华东等地区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而在北京虽然一段时间内出现十分浓厚的观望气氛,但总体而言政策影响并没有预期的大。据北京市建委、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联合公布的行业统计数据来看,1-10月北京市全市期房价格同比上涨21.4%,普通住宅的价格涨幅也达到11.3%;另据预测,全年商品房的交易量也会比2004年有所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市场刚性需求的特点造成的。

■中原所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10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1.10,比9月份回落0.47点,比去年同期回落3.84点,已经接近不景气区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房景气报告指出,今年前10个月,房地产投资增幅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今年1-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769亿元,同比增长21.6%,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2.3%,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3.5%。此外,土地开发面积出现下降,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幅较大。

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32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6204万平方米,增长8.3%。
发表于2005-12-20
发表于2005-12-20
■伟业观点

客户认知归于理性,一、二手间藩篱渐破

宏观调控后的北京房地产市场,购房客户逐渐成熟,形成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理性认知,如房地产短期投资行为逐渐减少,购房者对欲购房屋的面积、总价都即将回归到合理的范围,购房甄选中的影响因素逐渐理性,开始拒绝概念的引导等。同时,购房者对于购买二手房的心理芥蒂正逐渐淡化,加上北京城市中心区可开发土地的减少,使得二手房正成为一手房强有力的补充。

■中原观点

“寒流”过后二手房交易量回升明年交易量将继续增加

虽然消费者需求量对年度二手房总成交量起着主导性作用,但由于2005年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动荡,购房者对市场的消费信心还要慢慢恢复,再加之国家宏观调控已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2006年二手房成交量的增幅会趋缓,中原地产预计2006年北京二手房市场总成交量的上升幅度在50%左右,即95000套左右。

■伟业所据

据伟业顾问市场研究中心日常客户需求问卷抽样调研数据统计显示:43%的受访者表示,当一手新房中不能选出自己满意的房屋时,他们会考虑购买二手房作为一手房的替代品,二手房市场正在逐渐成为新房市场的强有力补充。

■中原所据

从历年北京二手房市场交易情况来看,2003年至2005年二手房成交量一路高涨,2003年成交量达到34703套,2004年达到57554套,2005年截止到10月,成交量已经55000套左右,预计2005年全年的二手房交易量可达65000套,由此可见,二手房年交易量的上升幅度都非常明显。从2006年二手房市场需求情况来看,未来的市场需求依然会保持一个强劲的态势。
发表于2005-12-20
发表于2005-12-20
■伟业观点

资金渠道多元化,投资、融资两紧两松

宏观调控政策之下,房地产发展商的资金链一再地被收紧。面对此趋势,2006年房地产市场投融资渠道将持续多元化发展格局,REITs、基金、整售等仍是房地产金融的热点话题。同时,境内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控制会相对较紧,境外投融资渠道会相对更多;国内银行针对发展商的贷款相对依然较紧,而针对购房终端客户的贷款则有望相对放松。

■中原观点

融资需求增加,融资渠道多元化

资金信托计划是近年来最活跃的地产融资工具,虽然其融资额在整个房地产融资总量中仅约占1%,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灵活性与适应能力却让我们叹为观止。为了改善房地产融资市场的疲弱局面,2004年10月银监会公布了《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暂行办法将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房地产信托业务放宽限制,这将有可能把资金信托计划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信托。

此外,上市也是近年来业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融资话题。上市融资虽然门槛较高,而且上市后要接受较严格的监管,但是从规范经营管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角度看,走上市的道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伟业所据

自2003年以来,国内银行针对发展商的贷款规模不断紧缩,贷款门槛不断提高,使得发展商越来越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支持。在此背景下,国内发展商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如上市、与境外房地产投资基金合作、股权转让及企业联盟等;而“212”号文件的颁发与实行,使得发展商从信托公司获取融资的门槛被大大提高,对发展商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国内发展商必然会进一步拓展其他融资渠道,以解决其资金需求,房地产融资渠道会进一步多元化。

■中原所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日趋严格的土地和金融信贷政策,使房地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困境。由于融资渠道单一,所以在银行信贷被收紧之后,没有相应的融资渠道能够进行有效的资金弥补,因而造成房地产企业的严重贫血。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资金匮乏,而是缺乏资金注入房地产业的高效渠道。为了因应融资困局,房地产业开始探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诸如信托、基金、上市以及私募融资等形式。
发表于2005-12-20
■伟业观点

住宅产品标准化,装修关乎成败

首先,产品标准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依靠产品创新的竞争逐渐弱化。其次,随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爆发的SARS、禽流感等疾病,引发了人们对于现状居住生活环境的高度关注,“节能、环保、高舒适度”将会持续成为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三,住宅产品精装修将成为提升附加值的主要手段,但精装修管理水平将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中原观点

环保、节能绿色将成为房地产产品的主流

目前已经进入或涉及环保、节能领域内比较知名的房地产产品有如北京锋尚国际公寓,它是目前中国唯一“告别空调暖气时代”的新技术住宅,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住宅的健康、舒适和环保、节能。其产品引进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八大子系统”建筑技术,不需要传统空调器和暖气片,室内温度一年四季保持在20℃—26℃。24小时全置换健康新风系统,避免了“空调病”产生,并具备夏天除湿、冬天加湿功能。此外同类产品还有万万树、北京MOMA、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等。

■伟业所据

北京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应包括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关系竞争→包装竞争→产品竞争→品牌竞争,而市场目前正处于产品竞争的后期。在产品竞争的初期,产品创新是项目之间竞争成败的关键,特别是一个创新产品出现时,都会带来一系列的产品跟风,如TOWNHOUSE、花园洋房、小独栋等。随着市场逐渐成熟,特别是针对居住类物业,由于产品设计更加规范标准、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公开、客户需求更加理性成熟,产品将走出流于形式、表面的创新,向标准化发展。

进入2005年之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建造节约型社会的口号深入人心;2005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其后的建筑产品中,节能成为验收的重要考评指标;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高新技术同节能设计手法相结合,实现隔热、保温、通风等既节能又舒适的细节设计,从而变被动达标为主动提升住宅附加值———这种设计原则将在2006年得以凸显。

■中原所据

随着房地产产品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经历了“非典”等疾病的袭击,健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愈显尊贵。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已经逐渐将其注意力转向了环保、绿色产品,而从长期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的房地产节能产品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从保证消费者自身利益和节约能源长远考虑,预计环保、节能、绿色将成为2006年新一代房地产产品的主流。
发表于2005-12-20
■伟业观点

土地短缺,上市新房锐减

2005年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的减少,以及土地市场供应的短缺,将会造成2006年新房有效供应持续减少,预计新增供应项目可能会在260个左右。同时,二手房的房源虽然供应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相对于购房需求而言,仍会出现房源供给相对不足的局面。

■中原观点

明年土地成交相对比较活跃

对2006年的北京土地招、拍、挂市场,我们有这样两点想法:

一、土地市场将更加规范。2005年8月3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收回38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38宗地的收回,标志着北京历史遗留项目处理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北京土地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10月收回北京摩根投资有限公司摩根中心写字楼等七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则标志着北京土地市场管理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了重要一步。这45宗地收回的原因是开发商未能按约定的期限付清全部地价款。

二、体量大、位置优越的宗地是开发商追逐的热点。从2002年广渠门外东五厂的富力城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48.78公顷),到2003年大兴黄村的顺驰领海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30.87公顷),到2005年海淀清河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为31.18公顷),它们之所以成为多家实力强大的开发商争夺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块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体量大、位置优越,再加上这些地块的用途多样,可供开发商运作的空间较大。在2006年的土地市场上,朝阳区广渠路36号地块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地王”。

■伟业所据

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新房供应量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上年度的土地供应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经验推算,2006年的新房主要会来源于2004年初至2005年末出让的土地。如图3-1所示,虽然2004年的土地供应很大,但主要原因是由于8·31大限促使土地集中上市交易,这种现象具有极大的不规律性,不能作为常规判断依据;而2005年1-10月的土地供应是近年来供应量最低的,因此会对2006年的新房市场供应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2005年的新开工面积也会直接影响2006年的新房供应。根据北京市市建委、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联合公布的行业统计数据来看,今年1-10月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126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同时根据对上市商品住宅的跟踪数据显示,2005年1-10月北京市上市商品住宅13.9万套,由此预估,2005年全年上市套数约比2004年减少20%左右。因此,2006年的新房供应也将不容乐观。

screen.width-200){this.width=screen.width-20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原所据

按照北京市政府公布的2005年土地供应计划,政府会集中精力把可以推出的土地在今年年底前尽快推出,一是完成土地供应计划,二是防止明年、后年因为土地供应不足,影响房子的供应不足,从而引起价格剧烈波动。但我们看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不可能完成土地供应计划,所以更多的土地将会在2006年推出,随着总量的扩大,土地交易会日趋活跃。
发表于2005-12-20
哎呀,好长呀!
发表于2005-12-20
宏观调控后的北京房地产市场,购房客户逐渐成熟,形成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理性认知,如房地产短期投资行为逐渐减少,购房者对欲购房屋的面积、总价都即将回归到合理的范围,购房甄选中的影响因素逐渐理性,开始拒绝概念的引导等。同时,购房者对于购买二手房的心理芥蒂正逐渐淡化,加上北京城市中心区可开发土地的减少,使得二手房正成为一手房强有力的补充。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